把明朝初期的情况与明末相对比,会发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本身又会戳破一些说法。 比如明初时,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不论是朱元璋时期的清沙漠,还是朱棣的北伐以及南征(征越南),动辄便是几十万人的军队。明政府的财政都能支撑。 而到了明末,耕地面积超过十亿亩,人口更是超过两亿人,却连招募二十万真正有战斗力的精兵都做不到。因为财政付不起军饷,导致了大量的兵变。 这是为什么呢?明末的经济肯定好于明初,那为什么明朝的财政反而入不敷出? 再比如明朝税收问题,明成祖朱棣时期,干了许多大事,五次北伐、南征越南、修建北京的紫禁城、营建武当山建筑群、郑和下西洋、修《永乐大典》等等,即便如此,永乐年间的社会总体稳定,《明史》中甚至还有海内富庶的记载。 可到了明末,万历征收个矿税,天启征收个商税,为什么到处都是赋税过高、叫苦连天的反对声音呢? 要知道明朝的赋税收入从明初到明末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随着耕地和人口的增加,那些赋税摊派到每个人的头上,应该压力越来越小才对,怎么反而越来越大了呢? 明朝真得是因为收税太高导致灭亡的吗?

毛毛
河南,永乐时期,每年矿税30万两,胖胖时期,降到一万不到,堡宗时期,矿税每年收入为0。于是,堡宗寻思,去河南溜一圈?然后土木堡之变发生了
呵呵 回复 10-15 00:21
指挥官是谁!你以为兵多就是优势吗?刘邦作为一个开创大汉皇帝,带超过5万军队基本没赢过,后期打异姓王根本也是其他帮他出谋,晚年还被匈奴围…作为指挥经验皇帝都这样,就别说一个不打过仗皇帝和太监了!人越多,只需要一个错误命令就会出现自己造成伤亡。
呵呵 回复 10-15 00:52
笑了!变字含义是事情的本质,从高高在上皇帝变成阶下之囚,这根本性的的逆转不是变的本质吗?而且你说是某些人的阴谋,我试问谋划得人谮会知道皇帝是改了原本行军路线?知道皇帝又去哪里游玩吗?知道游牧部落在哪里吗?这么偶然都可以精准几千里之外谋算,那个人不应该自己做皇帝吗?就为夺少少权?而受益者谁?受益者很多都在土木堡死了,说收益?就连于谦也是兵部右侍郎,他是被新皇帝看中才跨过门栏到兵部尚书,直到死也是这个位置,按理说自然顺位只是兵部左侍郎,而不是他!再说土木堡之变让全京城户户带白绫,谁这么厉害好死这么多人不不被举报?假如真是阴谋,又怎样这会比你这样弱鸡看穿?就连收益这事谁都不知道的玩什么利益论!
用户12xxx67
因为朱元璋的后代太能生,高峰期朱元璋有150多万后代,全部是财政供养人员,并且骄奢淫逸,钱给少了还不行,国库80%的收入要用来养它们。
无心
错,应该是朱养太多。
羽寒
土地兼并,士绅官员上下其手
huangyukai1
养的闲人多了。
龙雀
矿税,海贸税是跟农民有关系吗?——崇祯正税326万两,矿税,盐税,铁税,茶税,海贸税,商税等都收不上来。郑成功插个旗每年收1000万两。
龙雀 回复 呵呵 10-13 01:48
清朝太监不插手,女人插手。孝庄跟多尔衮通奸,慈禧挪用军费修园子,造成甲午之殇!
呵呵 回复 10-12 12:46
清朝的太监可是插手不了朝政,魏忠贤可是可以控制内阁首辅顾秉谦,将票拟权与批红权合二为一,这权力是前4大宦官都没出现状况。
用户10xxx85
那本书写明朝有两亿人?这开始编历史了?
用户10xxx85 回复 奥斯卡小金人 08-04 16:59
明朝管理最严,根本不能乱走,就是为了收人头税,宋管得不严,和清,他们按地收钱,不按人头收钱
奥斯卡小金人 回复 08-04 15:43
很多学者推测的,明朝的地方人员管理佛系太多了。今年100人,明年还是100人,基本维持不变[哭笑不得]
江渐月
“明末经济好于明初”?说这种话的人本身就是脑残了。
呵呵 回复 10-11 22:54
这里人缺常识罢了,大明经历两百年,特权阶层也延续两百年、这类人往往是不上班、不纳税,却靠“皇室特权”日进斗金的,什么赚钱和好土地都被兼并了,不可能比明初经济环境好的。毕竟明初时候朱家亲戚太少,到了明中期,一省地方储留都不够给藩王补贴,有识之士要规范土地,回复皇帝之前祖宗制定的要求,可惜在徒弟眼里他就是离间朱家血脉的滥权之人,明末皇帝向地方征税,藩王看来利益又层层盘剥,造成后果是藩王地区处处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