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这次的“背刺”中国,就是一记警钟,它用数百列火车代价,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道理:任何单一的“经济命脉”,无论看起来多高效,最终,都会成为别人手里的“人质”。 波兰把和白俄罗斯之间的铁路口岸全给关了,波兰总统纳夫罗茨基还放话,说这是为了防范 “混合战争”,可谁都知道,这一关门,影响最大的就是中欧班列。 为啥这么说?因为这条铁路线,承担着 90% 的中欧班列通行量,这一关闭,几百列载满货物的火车只能干瞪眼停在那儿,动弹不得。 这简直就是给中欧之间的贸易 “大动脉” 来了记 “狠手”。 这些年,中国和欧洲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以前,从中国把货物运到欧洲,走海运得一两个月,要是碰上恶劣天气或者港口拥堵,时间更没法保证。 中欧班列开通后,时间一下子缩短到十几天,又快又稳,好多欧洲企业都把供应链和生产计划跟中欧班列绑定了。 像德国的汽车厂,中国产的零部件通过中欧班列准时送到,生产线才能不停转,荷兰的花卉市场,中国的电商平台靠中欧班列把鲜花快速运到消费者手里。 可波兰这一关门,整个供应链全乱套了。 大量出口欧洲的货物积压在边境,运不出去,从波兰自身来说,这招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波兰靠着中欧班列,每年能赚不少过境费、仓储费和装卸费,相关产业养活了多少人,口岸一关,这些收入瞬间没了,边境城市的经济直接“休克”。 不过,这次波兰的事儿,也给咱们提了个醒,就像中欧班列,之前一直顺风顺水,大家都习惯了走这条线,对它的依赖度越来越高。 结果波兰一使坏,咱们就这么被动,这就好比一个人,所有身家都压在一只股票上,股票涨的时候赚得盆满钵满,可一旦股票暴跌,那就血本无归。 国家做贸易跟过日子一个理儿,运输线可不能只盯一条,万一这条线出点岔子,整个生意都得受影响,好在咱们早有准备,没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这几年经土耳其、黑海的 “中间走廊” 就火了起来,势头特别猛,这条路线走起来也顺:从中国出发,先穿过哈萨克斯坦,再到阿塞拜疆,最后经土耳其就能直抵欧洲。 有了这条新通道,咱们跟欧洲做贸易时,运输上就多了个靠谱选择,不用再担心被单一线路 “卡脖子”。 虽然目前在运输能力、基础设施上比不上中欧班列原来的路线,但胜在稳定,就算波兰这些国家再搞事儿,“中间走廊” 也能分担不少压力,不至于让中欧贸易彻底瘫痪。 而且咱们还在推进中吉乌铁路建设,要是建成了,又多了一条从中国经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到欧洲的通道,到时候运输路线多元化,谁也别想轻易卡咱们脖子。 就说上世纪美国和伊朗关系好的时候,伊朗是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友,也是石油主要供应国,美国很多炼油厂都按照伊朗石油的品质来设计,运输路线也固定了。 后来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两国关系破裂,伊朗石油禁运,美国的炼油厂一下子抓瞎,没合适的石油可用,国内油价飞涨,加油站排起长队,经济也陷入混乱。 美国这才明白,光依赖一个国家的石油供应太危险,开始满世界找其他石油来源,搞战略石油储备。 波兰是北约国家,在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跟俄罗斯、白俄罗斯关系紧张,它关闭口岸,一方面是出于自身安全考虑,怕俄罗斯借军演搞事儿。 也不排除有美国在背后怂恿,想借此给中国施压,但不管什么原因,咱们不能坐以待毙。 咱们要做的,就是继续推动贸易运输路线多元化,不光在铁路上下功夫,海运、空运也要同步发展。 通过 “一带一路” 合作,建铁路、修公路、搞能源项目,把大家的利益绑在一起,这样在面对外部压力的时候,才能互相支持。 对于波兰这种反复无常的国家,在规则内跟它周旋,保护好咱们的利益,以后不管做什么,都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一个地方,多留几条后路,多准备几个方案,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里立于不败之地。
波兰不守信用,中欧班列恢复遥遥无期,中国用1天就拿出解决办法。不过中国早有准备,
【41评论】【5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