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年过八旬的麦克阿瑟突然听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印度跟中国开战了,得知此事后的麦克阿瑟坐不住了,当即发表了一篇犀利的评论,可谓是一语直戳要害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这辈子,军旅生涯长达52年,从小石城军营长大,到西点军校第一名毕业,一切都像注定要当将军。1880年出生,父亲是内战老兵,他早早跟着军旗到处跑。1903年戴上军帽,进了菲律宾和墨西哥的战场,亲身尝过热带丛林的滋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带第42师在法国冲锋,负伤四次,还拿了杰出服务十字勋章。那时候的他,指挥部队穿越泥地,架机枪阵地,实战经验堆得满满当当。战后升西点校长,推动战术训练升级,课程表改得面目全非。这些年头,让他成了军界标杆,别人一提麦克阿瑟,就想起那股不服输的劲头。 二战打响,麦克阿瑟坐镇菲律宾,防御日军进攻。1942年撤到澳大利亚时,留下“我将返回”的口头承诺。两年后,1944年10月,他真在莱特岛海滩登陆,卷裤腿踩湿沙,指挥舰队炮击滩头,一岛一岛推进。太平洋战役中,部队在椰林建桥头堡,他总在前线盯地图,调整登陆点。到1945年9月,在东京湾“密苏里”号上签日本投降书,笔尖划纸的那一刻,结束了那场大仗。战后他管日本重建,推土地改革和妇女投票,宪法草案在他办公室改了又改。这些事,让他从战场英雄变成占领军头子,影响力直冲天。 朝鲜战争一开,1950年麦克阿瑟当联合国军司令。9月仁川登陆逆转局面,他乘机俯瞰登陆艇涌上滩头,坦克碾冰层推进到鸭绿江。没想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反击,雪地炮火把他部队打退,战线直撤汉城。1951年4月,杜鲁门总统解了他的职,说政策不合。两天后,他在国会演讲,声音洪亮,引用军歌“老兵不死,只是渐渐凋零”,全场鼓掌。他试过竞选总统,1952年共和党初选输给艾森豪威尔。从那起,退到纽约华尔道夫酒店顶层套房,和妻子珍妮特过低调日子。每天浇花看报,修枝剪叶,少出门,但那股军人的直觉,从没消停。 中印边境这事,得从历史说起。两国本是发展中国家,刚甩掉殖民枷锁,人口多底子薄,按理没啥深仇。可英国留下的麦克马洪线,边界划得乱七八糟,埋雷多年。50年代末,西藏叛乱,印度政府暧昧态度,加剧紧张。周恩来1960年4月去印度,想和平谈边界,尼赫鲁没接招。相反,次年印度推“前进政策”,派兵蚕食中国控制区。到1962年初,印度在境内建据点,占了不少地。边防部队摩擦不断,偶尔交火,伤亡上来。尼赫鲁觉得中国内外交困,国内刚过困难期,苏联专家撤走,东南有台湾事。他自信过头,还说一个印度兵顶六个中国兵。美国苏联都给印度钱和装备,他更来劲。 1962年10月,印度动作大起来,尼赫鲁公开喊“把中国人清除出去”。美国报纸直说这是向中国宣战。那时麦克阿瑟82岁,身体一般,在酒店套房看《纽约先驱论坛报》。报纸头条说中印开战,他眼睛眯起,手指停在地图上。朝鲜那场仗,让他对中国军队印象深,那韧劲不是装备堆出来的。他忍不住评论:尼赫鲁糊涂,不知中国军队厉害,也没掂量印度自己几斤几两。印度非输不可。他打电话给老部下,转告记者,谁敢和中国陆军打仗,就是脑子有病。中国士兵的战斗力,靠的是实战磨出来的硬骨头。这话简短犀利,次日登报,点出印度低估对手的毛病。高山地形对补给是死穴,印度据点建悬崖边,线拉太长,早晚崩盘。 麦克阿瑟这评论,不是空穴来风。他在朝鲜见识过,中国部队夜行军,翻山越岭,补给靠人扛。印度呢,装备不差,但士兵不适应高原,氧气薄,路难走。尼赫鲁野心大,想借外部支持捞便宜,却忽略地利人和。中国军队从10月20日反击,东线阿萨姆邦,西线拉达克,同时推进。印度阵地沙袋架起,火力密集也挡不住,部队节节败退,丢装备撤。不到一个月,中国收复失地,到传统边界附近。印度兵溃不成军,雪地留脚印,补给车翻泥路。11月21日,中国单方面停火,后撤实际控制线,还俘虏和武器。这手笔大气,意思是守土不侵略。印度国内舆论炸锅,报纸骂声一片,有人说解放军要打加尔各答,当然没那事。 尼赫鲁这下栽了跟头。败得快,惨,议会辩解时声音抖,汗流额头。健康直线下滑,国内大国梦碎一地。1964年5月27日,他心脏病走人,74岁。葬礼队伍街头走,民众默立,雨打花圈。这仗虽短,规模不大,却让印度老实多年。世界也看清,中国维护领土的决心和实力。边界问题到现在还没全解,但两边都谨慎,动武不是好路子。麦克阿瑟的话流传广,那句“脑子有病”被很多人引用,虽糙,但道理在,中国军队真不好惹。 麦克阿瑟评论后,没多露面。他的身体也弱下去,1964年3月底进华盛顿沃尔特里德医院。护士调输液,医生记血压。4月5日早,他84岁离世。葬礼在诺福克海军基地,军乐队奏老军歌,棺盖星条旗,士兵抬步齐整,降半旗致哀。珍妮特站人群后,双手叠起。这俩人,同年走,一个败于边境,一个退隐多年,却都留战场印记。
1962年,年过八旬的麦克阿瑟突然听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印度跟中国开战了,得
小史论过去
2025-09-23 13:11:3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