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揽12亿后突然没人看?《731》票房跳水的真相, 可能和你想的完全相反。 先别着急说“没人看”,这跳水背后,藏的是严肃历史题材的“特殊观影逻辑”——它根本不是靠“二刷三刷”撑票房的商业片,前期那12亿,本就是观众“情怀与历史敬畏心”的集中释放,跌下来才是这类片子的正常走向。 你想啊,《731》讲的是日军731部队的反人类罪行,镜头里全是历史的沉重与残酷。观众去看,不是为了娱乐放松,是为了铭记历史、告慰先烈,带着这样的心情走进影院,看完心里堵得慌,哪有心思像看喜剧片、科幻片那样“二刷回味”?我身边有个朋友,看完后说“走出影院连饭都吃不下,跟家人聊起剧情就忍不住难受,怎么可能再看一遍”。这种“一次性情感共鸣”,决定了它的票房会在前期集中爆发——想致敬历史的观众第一时间去看,看完后自然不会再贡献票房,这不是“没人看”,是题材本身就没有“复购属性”。 再说前期那12亿,其实沾了“排片与档期”的光。片子上映时,正好赶上纪念抗战胜利的关键节点,影院特意给了高排片,有的院线排片占比甚至超过35%,黄金场次基本都留给它。加上那段时间大家有假期,也愿意带着孩子、老人去接受历史教育,票房自然冲得猛。可到了第5天,排片要回归正常——其他商业片要抢场次,比如当时同期有部动画电影,家长带娃更愿意选轻松的,影院只能把《731》的排片降到15%左右。排片少了一半多,票房跌下来太正常了,总不能说“排片砍了还要求票房不跌”吧? 还有人说“口碑崩了才没人看”,其实根本不是。去翻观众评价,大部分人都认可“片子尊重历史,细节真实”,但也有不少人提“太压抑,没法推荐给别人”。这种口碑分化,决定了它没法像《流浪地球》那样靠“安利”带动新观众——你会跟朋友说“这部科幻片超爽,快去看”,但很少会说“这部片子超沉重,你一定要去看”。没有口碑的持续发酵,前期的观众基数用完了,票房自然就下来了,这跟“片子不好看”完全是两码事。 再看看同类型的历史题材片,《金陵十三钗》当年上映,前4天票房破6亿,第5天也跌到不足8千万,后续也是慢慢回落,但没人说它“没人看”。因为大家都懂,这类片子的价值不在票房数字的长短,而在它有没有把历史讲给更多人听。《731》前4天就让12亿票房背后的千万观众记住了731部队的罪行,这个意义早就超过了“后续票房高不高”。 至于“导演傻眼”,大概率是媒体的夸张说法。拍这种题材的导演,心里比谁都清楚它的受众特性,前期能有12亿票房,已经是超出预期的惊喜,后期回落是早该想到的事。真要“傻眼”,也是傻在“没想到大家对历史的敬畏心这么强”,而不是“怎么没人看了”。 所以啊,别再盯着“票房跳水”说事儿了。《731》的真相不是“没人看”,而是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用票房证明,中国人没忘历史;用回落证明,它从不是靠流量圈钱的商业片。这种“跳水”,反而是对历史题材最好的尊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狂揽12亿后突然没人看?《731》票房跳水的真相, 可能和你想的完全相反。 先别
明星追踪器站
2025-09-25 00:39:06
0
阅读:132
扳手
反正UC上没有评论说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