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国家军事援助乌克兰,现在乌军很多武器都太多了!泽连斯基宣布,乌克兰将出口自产武器以赚取军费,弥补国防工业资金缺口! 这话听着新鲜,细究全是被逼出来的无奈。 前线士兵还在喊缺中远程防空导弹,天空里俄军战机时不时掠过上空。坦克和反无人机系统更是缺口巨大,基层部队只能靠临时拼凑的装备撑场面。 但另一边,仓库里的家伙什已经堆成了山。反坦克导弹多到能当“储备粮”,海军无人机和无人艇挤得没地方放,远程无人机的生产线还在突突冒货。 这种分裂局面透着股黑色幽默。乌克兰国防工业协会的人算过账,2024年喊出的“百万无人机计划”彻底玩脱了。实际产能直接冲破400万架大关,军方采购量却连四成还不到。 55%的生产商产能利用率不足三成,机器转起来就亏钱,不转又怕被市场淘汰。 泽连斯基的算盘打得很精。他盯上了那些“过剩产能”,打算靠这个填国防预算的窟窿。海军无人机成了头牌,这东西在黑海把俄军搅得鸡犬不宁,实战战绩就是最好的广告。 俄军那边也很配合。黑海舰队的舰艇越撤越远,大规模登陆敖德萨的威胁早成了过去时。这些专门对付军舰的无人艇和海军无人机,留在手里反倒成了“闲置资产”。 更狠的是,乌克兰连“海王星”反舰导弹都敢摆上货架。这可是击沉过“莫斯科”号巡洋舰的明星装备,一套系统能齐射16枚导弹,260公里内的舰船都得躲着走。 去年马来西亚防务展上,乌克兰就把这宝贝亮了相,当时就有不少国家抛来橄榄枝。 这波操作明着是卖武器,暗地里藏着更深的算计。乌克兰想把这些战场验证过的装备,优先卖给北约盟友。 用自家过剩的无人机,换北约手里的先进战机和防空系统。这种“以物易物”的玩法,比伸手要钱体面多了。 更妙的是,这些武器成了绑定北约的新纽带。买了乌克兰的装备,自然要配套学习使用战术。 乌军就能名正言顺地派人去北约国家授课,把对抗俄军的实战经验打包输出。这等于变相把军事影响力插进了北约体系。 但这买卖里的坑,能把人绊倒好几次。联合国安理会早开过会,俄罗斯代表指着鼻子骂,西方国家援助的武器已经流进了黑市。 现在乌克兰自己下场卖,管控起来难度只会更大。白俄罗斯代表早预警过,这些武器迟早会反过来咬西方一口。 产能过剩的根子也没那么好拔。2023年政府松绑了装备认证流程,大批企业涌进无人机赛道。 FPV无人机占了总产量的七成,这种低技术含量的产品最容易造成积压。想转型生产高端装备,技术和资金又跟不上。 买家也不是傻子。他们要的是经过实战检验的硬货,更要稳定的供货能力。乌克兰的工厂说不定哪天就挨了导弹,谁也不敢签长期大单。 还有个绕不开的坎,是武器出口的法律限制。乌克兰2025年初刚出台禁令,禁止国产无人机外流。 现在要开放出口,得先修改法律。这个过程扯皮不断,等手续办完,市场早被别人抢了。 泽连斯基的“以战养战”思路确实够大胆。把过剩的武器变成真金白银,再用这些钱去买急需的装备,理论上能形成良性循环。 但现实远比理论骨感。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前线需求,一边是积压如山的闲置装备。 中间横亘着资金缺口、法律障碍和管控风险,每一步都走得磕磕绊绊。 更关键的是,这步棋把乌克兰更深地绑在了北约战车上。用武器贸易强化军事捆绑,等于直接往俄罗斯的敏感神经上戳。 俄方早放了话,会针对性部署防御力量。这场“卖武器”的生意,说不定会引爆更激烈的博弈。 乌克兰想靠卖武器续命,这招能不能成还不好说。但有一点很明确,这场仗打到现在,他们已经被逼着在战争中硬生生造出了一个军工产业。 现在,他们要试着让这个产业自己造血,只是这条路,注定铺满荆棘。 官方信源:央视网《泽连斯基动作不断 特朗普突然转向 意欲何为?》
那么多国家军事援助乌克兰,现在乌军很多武器都太多了!泽连斯基宣布,乌克兰将出口自
史鉴奇谈
2025-09-27 10:00:18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