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不如美国,机床不如日本,汽车不如德国,电视不如韩国,飞机不如法国,奢侈品不

烟雨评社 2025-10-24 10:51:12

“芯片不如美国,机床不如日本,汽车不如德国,电视不如韩国,飞机不如法国,奢侈品不如意大利,大学不如英国,境不如瑞士......”这些话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知为何,在一些人眼中,我们好像什么都很落后,一直在追赶那些发达国家。 这种说法其实是把"部分高端领域的追赶"错当成了"全面落后",把发达国家的"先发优势"等同于"永久领先",忽略了中国用几十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工业化道路的事实,更没看到多个领域早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 就说被反复提及的汽车领域,德国的奔驰、宝马确实是传统豪华车的标杆,但如今全球街头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印着中国品牌的 Logo。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 10 年保持全球第一,累计销售突破 4000 万辆,不管是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系统还是整车制造工艺,都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欧洲市场曾经是德国车的主场,现在中国车企的新能源车型在当地市场份额已经涨到 12%,连德国车企都在主动寻求技术合作,这种市场地位的转变可不是 “追赶” 能概括的,再看科技领域,芯片和机床的短板确实存在,但更多细分领域已经实现突破。 广东江门地下 700 米处,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成功完成 2 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成为国际上首个运行的超大规模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专门解决粒子物理学的核心难题,这种基础研究的硬实力,全世界没几个国家能做到。 高端装备方面,“京华号” 16.07 米超大直径盾构机创造了单月掘进 542 米的纪录,还能做到对地面建筑无扰动,已经在多个重大工程中应用;首艘大洋钻探船 “梦想” 号的钻采系统国际领先,最大钻深可达 1.1 万米,这些装备制造的精度和规模早已跻身世界前列。 信息产业的发展更是颠覆了固有认知。曾经有人说我们的通信技术依赖国外,现在我国建成了约 460 万个 5G 基站,技术和用户数都保持全球领先,5G 正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升级。 京东方推出的全球首款 17 英寸卷曲轻终端,厚度不到 50 微米,能轻松卷曲 6 圈半,这种柔性显示技术让科幻场景照进现实,在便携式设备领域开辟了新赛道。 人工智能领域也涌现出多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通用大模型,部分模型准确率突破 95%,在医疗、制造等领域打造了百余个标杆应用场景。 基础研究的厚积薄发更藏着未来的底气。西藏阿里的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实现首光观测,成功获取月球和木星的清晰图像,让我们有机会 “聆听” 138 亿年前的宇宙回响。 我国高被引论文数约占世界总数的 1/3,连续 4 年稳居世界第二,2024 年高被引科学家达到 1405 人次,占全世界的 1/5,这些数据背后是 57.5 万人年的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在支撑。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中,中国上榜数量连续三年世界第一,几乎占到 1/4,创新生态的完善程度可见一斑。 那些 “不如” 的说法,更多是盯着过去的短板和他人的长板做比较,却忽略了发展的速度和广度。2020 年到 2024 年,我国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第 14 位提升至第 10 位,2024 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 3.6 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从新能源到 5G,从大科学装置到高端制造,我们在追赶中不断突破,更在新赛道上主动布局,这种发展态势早已超越了单纯的 “追赶” 定义。 说到底,那些总爱说“我们不如人家”的论调,要么是信息滞后,要么是心态有问题。作为中国人,咱们既要有清醒的认识,也要有应有的自信。

0 阅读:0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