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现象,俄军导弹只打击乌克兰第聂伯罗河左岸电力系统。俄军却没有

史之春 2025-10-25 00:57:57

英国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现象,俄军导弹只打击乌克兰第聂伯罗河左岸电力系统。俄军却没有打,第聂伯罗河右岸电力系统。   俄军不打击右岸第聂伯罗河右岸电力系统,是因为右岸藏着不少核电站,比如扎波罗热核电站就在附近,这东西可不是普通电厂,真要是被炸了,核污染能飘好几百公里,不光乌克兰人遭殃,周边国家都得跟着倒霉,俄军肯定不能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毕竟真闹成核灾难,国际上的唾沫星子都能把人淹了。   而且,俄军的目标根本不是让整个乌克兰没电,而是精准掐断乌军的“战争命脉”。乌克兰那些造炮弹、修坦克的军工工厂,大多都在东部地区,这些厂子要开工,全得靠电力撑着。可偏偏连接右岸发电站和东部军工区的输电线路,大多都得从左岸过。俄军就是看准了这一点,专打左岸的基辅CHP-6火力发电站、卡缅斯克水电站这些关键节点,还有那些大变电站,一下就把电力输送的“脖子”给掐住了。   现在乌克兰东部已经开始天天限电了,一天24小时里能有8小时电用就不错了,剩下的时间工厂机器转不动,弹药生产线只能停工,前线的炮弹自然就跟不上了。这招比直接炸工厂省事多了,工厂炸了还能搬,电力输送的网络一旦断了,想修可不是三五天的事,那些大变电站的核心零件全得靠进口,坏一个就得等上三个月才能补上,俄军还盯着呢,修好了再炸,反反复复折腾,让乌军根本缓不过劲来。   而且左岸现在正是双方打得最胶着的地方,乌军之前还想从赫尔松那边渡河打过来,建了个桥头堡跟俄军对峙。这种时候,左岸的电力不光供工厂,还得给铁路信号、弹药仓库、雷达站这些军事设施用。   把电断了,乌军的后勤运输就成了瞎眼的苍蝇,炮弹运不到前线,雷达也没法探测俄军动向,等于直接削弱了他们的反攻能力。右岸离前线远,大多是民用区域,真要是炸了,老百姓没水没电过冬,西方媒体肯定得炒成人道主义危机,俄军可不想给西方递这种话柄。   这里面还有个战术门道,俄军现在早不瞎炸了,专挑电网的“关节点”下手。就像人的身体,不打胳膊腿,专捏手腕上的血管,一下就能让整个手没劲。那些330千伏、500千伏的大变电站就是电网的“手腕”,炸掉一个,周围一大片区域的电力都得瘫痪。   右岸的发电站就算能正常发电,没了输电的“血管”,电力也只能憋在原地,送不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去,这不比把发电站全炸了更划算?既达到了目的,又没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再说了,俄军也得考虑后续的主动权。要是把右岸的电力全毁了,乌克兰老百姓过冬都成问题,西方说不定会借着这个由头加大军援,给乌军送更多武器。   现在只打左岸,既能掐住乌军的军工和前线补给,又没把事情做绝,等于给谈判留了点余地。毕竟真把对方逼到绝境,反而会拼得更凶,这种“打一留一”的办法,既能削弱对方,又能掌握节奏,算是挺聪明的打法。   还有人琢磨,是不是因为左岸的电力设施好打?其实不是,右岸的电厂离俄军阵地也不远,但关键是打错了地方没用,还惹麻烦。比如右岸的大型输电系统要是炸了,说不定会影响到周边国家的供电,到时候波兰、罗马尼亚这些国家肯定得跳出来反对,反而给俄军添乱。左岸的设施刚好卡在军事需求和民用安全的中间,打这里既能实现战术目标,又能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所以说,俄军只打左岸不打右岸,根本不是随便选的,全是冲着“精准削弱战争潜力”来的。既避开了核电站的核污染风险,又掐断了东部军工的电力供应,还没给西方留下炒作人道主义的借口,顺带还能限制前线乌军的行动。这种打法看着奇怪,其实每一步都算得明明白白,不是瞎打,是真懂怎么用最少的力气办最大的事。

0 阅读:169

猜你喜欢

史之春

史之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