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4日14时,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在临时国会众议院全体会议发表就任后的首次施政演说,这是她执掌政权以来,首次在核心施政场合就中日关系作出公开表态,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 在外交政策阐述中,高市早苗明确将日美同盟定位为“日本外交与安全保障的核心”,强调将深化日美韩、日美澳印等多边框架合作,推进“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建设。在此基础上,她针对中国作出表述:“中国是日本的重要邻国,有必要与中国构建建设性、稳定的关系”。 不过,其表态也隐含对分歧的关注,提及“两国在安全领域、经济安保方面仍有一些悬而未决的事项和令人关切的问题”,并表示希望通过坦率对话加以应对。这一立场与她此前的强硬风格形成对比——2023年参选自民党总裁时,她曾提出“强化西南岛屿防卫”等激进主张,多次批评中国“破坏区域稳定”。 从演说整体框架看,对华表述虽仅占少量篇幅,却折射出日本外交的现实考量。经济层面,2025年上半年日本对华出口占比回升至22%,半导体设备、汽车零部件等领域依赖度加深,而中国市场对日本企业营收至关重要。安全层面,朝鲜试射新型弹道导弹等区域局势变化,使日本需避免同时激化多重矛盾。 此次演说中,高市早苗还公布了多项重磅政策,与外交立场形成呼应。安全领域,她宣布将原定2027年实现的“防卫费占GDP 2%”目标提前至2025年度完成,计划2026年底前修订“安保三文件”。经济领域则提出“负责任的积极财政”,通过能源补贴、税制优化等应对物价上涨,减轻中低收入群体负担。 日本舆论对这一施政方向反应分化,《朝日新闻》指出其政策带有“强烈鹰派色彩”,意在改变战后发展方向,“令人强烈忧虑”。而分析认为,其对华表态的务实转向,既源于中日经济的深度交融,也体现了在大国博弈中寻求战略平衡的尝试。 目前,高市早苗的对华表态尚未转化为具体政策举措,中日关系改善仍面临历史认知、领土争端等诸多挑战。外界更关注后续是否会重启高层对话、推进经贸合作机制化等实质性行动,以判断此次表态是“姿态调整”还是“政策转向”。
当地时间10月24日14时,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在临时国会众议院全体会议发表就任
中日历史镜鉴
2025-10-25 10:10: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