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最近在一次直播中忍不住吐槽了。他说现在全国的新造车公司都在吉利挖人。吉利简

大千世界很好 2025-10-27 14:32:01

李书福最近在一次直播中忍不住吐槽了。他说现在全国的新造车公司都在吉利挖人。吉利简直成了汽车行业的培训学校。没有吉利培养的这些人才,很多新兴车企根本造不出车来。 这话听着像玩笑,细品全是辛酸。李书福那张带着无奈的笑脸背后,藏着一本中国汽车行业的人才流失账。吉利这些年在研发上砸了多少钱?生产线上的老师傅手把手带出多少徒弟?结果呢,人家拿着你教的技术,转身就去了隔壁写字楼里挂着霓虹灯牌的新势力。 有个特别扎心的现象:现在新能源车企的招聘会上,简历里要是没段"吉利岁月"都不好意思开口。从底盘调校到三电系统,从质量管理到供应链整合,哪个环节不是吉利人撑起来的?这就好比厨子辛辛苦苦熬了十年高汤,刚掀锅盖,整条美食街的餐馆都拿着勺子上来舀。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某些造车新势力的操作。上午还在吉利车间里穿工装的技术骨干,下午就坐在对面写字楼当上研发总监。带走的何止是图纸参数,连螺丝拧几圈用多大扭矩都记得清清楚楚。这哪是挖人,根本就是整建制移植技术基因。 不过话说回来,为什么吉利成了人才黄埔军校?说到底还是传统制造企业的宿命——培养体系太扎实了。从冲压车间到总装线,每个岗位都有传帮带的传统,老师傅愿意教,年轻人愿意学。反观某些急着赶风口的新势力,连培训手册都来不及编,直接高薪挖现成的多省事。 但这么搞真的能长久吗?当所有车企都想着"摘桃子",谁还愿意埋头"种树"?研发中心里白发老师傅带着年轻人画图的场景越来越少见,倒是猎头公司的电话成了办公室背景音。造车这门需要时间沉淀的手艺,正在变成资本驱动的人才抢夺游戏。 李书福的吐槽其实给整个行业敲了警钟。人才流动正常,可要是变成单向输血,迟早要出问题。就像种地,大家都忙着抢收成,没人施肥养地,最后只能看着土壤沙化。有些新势力车间的装配瑕疵,何尝不是人才断档的缩影? 值得玩味的是,吉利自己也在转型。你看极氪工厂里那些90后项目经理,哪个不是从传统业务线淬炼出来的?既懂造车的硬规矩,又会互联网的软思维。这种复合型人才才是真金白银,可惜现在市场上抢人的比养人的多得多。 说到底,汽车行业这场人才大战,折射的是中国制造业的集体焦虑。既要保持传统制造的优势,又要追赶智能网联的浪潮。可惜很多企业光顾着追浪花,忘了游泳的本事要靠常年累月练出来。当李书福们开始调侃自己是"培训学校",这个玩笑真的不好笑。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大千世界很好

大千世界很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