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之光照古今——陆王心学的智慧脉络与当代回响 2025年10月25日,“鹅

上善若茶说 2025-10-27 14:36:13

心学之光照古今——陆王心学的智慧脉络与当代回响 2025年10月25日,“鹅湖论道”暨“陆九渊心学及其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象山先生故里江西金溪开幕。海内外学者齐聚心学发源地,循着南宋“鹅湖之会”的哲思轨迹,重探陆九渊“发明本心”“心即理”的思想源流,让跨越八百年的智慧之光,在当代精神世界焕新绽放。 本心为宗:从“吾心”到“宇宙”的哲学跃升 陆九渊心学的精髓,在于以“心”为钥,解锁个体与世界的本质联结。他振聋发聩地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将“心”确立为万物的终极本体——天理的昭彰、人伦的准则、事物的规律,并非藏于典籍或外在物象,而是本具于每个人的“本心”之中。 这一论断,既是对孟子“万物皆备于我”性善论的继承,更吸纳了禅宗“明心见性”的直觉智慧,彻底打破了当时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繁琐桎梏。他主张“六经皆我注脚”,认为真理无需向外攀求,只需通过“存心、养心、求放心”的修养,涤除私欲的遮蔽,便能让“本心”的良知自然显发。正是这份对主体性的极致高扬,为王阳明“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学说铺就了思想基石,共同铸就了儒家心学“向内求索、自立自觉”的精神脉络。 心学润今:滋养当代人的精神良方 当物质丰裕与精神焦虑并存,陆王心学恰似一剂对症的“文化良方”,为现代人的精神困境提供了深刻解药: 1. 锚定“初心”的文化根基:陆王“发明本心,不失本心”的坚守,与当代“不忘初心”的价值追求高度契合。正如南昌大学教授张新国所言,从孟子“恻隐之心”到阳明“良知”,心学一脉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提供了思想养分,让人们在纷繁世相中守住价值定力,不迷于外物、不惑于浮躁。 2. 疗愈“物化”的现代病症:面对功利化、外在化的生存困境,陆象山“收拾精神、自作主宰”的箴言直指核心。心学倡导“向内归因”,通过“辨志立志”唤醒个体的主体性,引导人从“追求物质满足”转向“实现精神圆满”,在快节奏生活中重建内心的秩序与丰盈。 3. 践行“知行”的生活哲学:金溪“心学讲堂”的实践,让古老智慧真正“活”了起来。“古樟树下话心学”“祠堂里的心课堂”等场景,将“本心”的智慧融入基层治理——宣讲团联动群众解决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实际问题,正是对陆氏“知在行中、行以证知”理念的当代诠释,让心学从书斋走向了烟火人间。 薪火相传:心学的创造性转化与文化自信 从报道中看,今日的金溪早已将心学文化融入城市血脉:象山公园的晨读声、心湖公园的哲思步道、陆九渊纪念馆的沉浸式展陈,让“本心”的智慧成为市民日常的精神坐标;《鹅湖之辩》舞台剧的生动演绎,更让高深的学术思想以艺术形式走进大众视野,完成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陆王心学的价值不止于文化传承:它既为共产党人“心学”(坚定理想信念、永葆政治本色)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养,其“尊德性”的修养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普世观,更能为全球文明对话贡献“以心换心、求同存异”的东方智慧。 陆九渊曾言:“此理在宇宙间,未尝有所隐遁。”心学的光芒,从未因时代更迭而黯淡。在古今思想的对话中,我们既是承接智慧的“接灯者”,更是传递光明的“传灯人——让“本心”的智慧照亮个体的生命之路,也为家国天下的精神根基注入永恒力量。 (本文配图和部分观点参考引用2025年“鹅湖论道”国际学术研讨会成果、金溪县心学文化实践案例及相关学术研究,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
上善若茶说

上善若茶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