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说,大陆哪哪都好,就是有一个点很不习惯,很让人费解。   馆长说的“很不习惯

史之必然 2025-10-29 19:50:17

馆长说,大陆哪哪都好,就是有一个点很不习惯,很让人费解。   馆长说的“很不习惯”的这个点就是大陆人嘴里的“附近”,到底是个啥距离。其实这事儿真不能怪大陆人“模糊”,实在是两岸的地域尺度差得太多了。   台湾环岛一圈还不到九百公里,最大的台北市也就两百六十多万人,周边的卫星城离得都近,从台北到基隆开车半小时就到了。当地人说“附近”,那真就是走路几分钟、开车十来分钟的范围,比如问老板“附近有超市吗”,指不定拐个弯就到了,哪见过大陆这种开一小时还叫“附近”的。   可大陆的城市完全不是这个量级。就说北京吧,光常住人口就两千多万,市区从东到西开车能开两个小时。在北京,从北六环开车到东四环,五十来公里的路,开一个小时都算顺畅的通勤路,大家早都习惯了。要是在上海,有人说“附近有个不错的公园”,说不定是在浦东,而你人在浦西,过个江就得半小时,但人家还是觉得“不算远,就在附近”。   这背后其实是两岸实实在在的地域大小差。台湾的面积差不多也就两个海南省那么大,而大陆光是一个四川省就比它大二十多倍。这么大的地方,“附近”自然没法用统一的尺子量。在大陆的小县城里,说“附近的菜市场”,可能走路十分钟就到;可要是在西部的牧区,说“附近的邻居”,说不定得骑马走半小时,这都是常事儿。   交通方便了之后,大家对“附近”的感觉就更不一样了。大陆的高铁四通八达,比如从呼和浩特到北京,四百多公里的路,高铁两个小时就到了,好多人周末就这么来回走亲戚,嘴里还念叨着“去附近的北京逛逛”。   可这距离要是放在台湾,从台北坐到高雄都能打个来回了,肯定没人会说“附近的高雄”。还有人周末从广州坐高铁去深圳吃顿饭,吃完再回来,这在台湾朋友看来觉得“太夸张”,但在大陆人眼里,一小时的车程真不算啥,就跟去隔壁街吃饭似的。   不过话说回来,大陆人自己平时说“附近”,其实也不是故意模糊,全看当时的情况。比如走路的时候,“附近”就是视线范围内;开车的话,半小时车程内都算附近;要是聊旅游,那两小时车程的景点都能叫“附近的好去处”。这不是没标准,是标准跟着生活场景变,毕竟地方大了,总不能用走路的距离去衡量开车的路程吧。   馆长后来自己也琢磨明白了,还拍视频说以后问“附近”得多问一句“到底要开多久车”。网友们也跟他开玩笑,说这是“大陆距离暗号”:步行十分钟内叫“楼下”,开车半小时叫“门口”,一小时车程才叫“附近”。其实不管是哪种说法,都藏着各自的生活习惯,台湾朋友习惯了小范围的便利,大陆人适应了大范围的通达,只是彼此的尺子不一样而已。   现在馆长在大陆,听见“附近”也不懵了,反而会主动说“咱们是走路去还是开车去呀”。这事儿也挺有意思的,一个小小的词,就看出了两岸的地域差异,不过只要多聊聊、多走走,彼此就都能理解了。毕竟不管“附近”有多远,大家对方便生活、好好过日子的想法,其实都是一样的。

0 阅读:38
史之必然

史之必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