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豁,连德国最老牌的钢铁厂都开始关闭熔炉,静静地告别钢铁时代! 说起德国的钢铁

运赛过去 2025-10-29 22:45:53

哦豁,连德国最老牌的钢铁厂都开始关闭熔炉,静静地告别钢铁时代! 说起德国的钢铁业,那可真是让人感慨万千。蒂森克虏伯这家老字号企业,最近直接关了杜伊斯堡厂的9号高炉,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2025年10月22日,高炉正式停摆,从1963年投产到现在,足足干了62年,中间还大修过一次,基本换了所有部件,就留着地基和支架。这不光是台机器关门,更是整个鲁尔区工业传统的一次大告别。想想看,过去几十年,这片地儿靠着高炉的火光和钢水的轰鸣,养活了多少人,现在却得面对能源贵、环保严、市场差的三座大山。德国人自己都直呼“游戏结束了”,一边还得琢磨怎么在绿色转型中续命。 要聊蒂森克虏伯,得从克虏伯家族说起。这家族的根基打得早,1811年,弗里德里希·克虏伯在埃森郊外开了家小铸钢厂,当时就俩合伙人,专做英国式铸钢和相关玩意儿。起步那会儿,日子过得紧巴巴,厂子小得可怜,产品也卖不动。弗里德里希1826年就走了,留给儿子阿道夫一个烂摊子,年仅14岁的阿道夫接手时,厂里就剩俩学徒和一台破炉子。他咬牙坚持,1830年代搞出无缝铁路车轮,这东西一出,铁路公司订单刷刷来,厂子从棚子变厂区,员工从几个人涨到上千。阿道夫这人务实,亲自上手改工艺,引进了贝塞麦转炉啥的,钢产量蹭蹭上。1851年伦敦世博会,他带去的大炮管子一炮打响,欧洲订单源源不断。从这儿开始,克虏伯转向军工,普法战争时给普鲁士军队供钢材,战后生意更火。 克虏伯家族的扩张没停过,阿道夫1887年去世后,儿子阿尔弗雷德接棒,继续放大招。1902年,女儿伯莎继承,1903年公司改成股份制,但家族控制没松。阿尔弗雷德·冯·波伦娶了伯莎,把公司带上新台阶,一战二战期间,克虏伯成了军火大户,生产炮弹、坦克啥的,卷入不少争议事儿,比如劳工问题和战争关联,这些历史黑点到现在还被翻出来说。战后,家族影响力淡了,1999年克虏伯跟蒂森合并成蒂森克虏伯,成了工业巨头,钢产量一度占德国一半。但好景不长,2000年后,全球钢市变天,中国低价钢涌入,能源危机又来,蒂森克虏伯的钢部门开始吃亏。2013年亏了47亿欧元,领导层换了好几茬,最近2024年钢部门老大还辞职了,危机感拉满。 现在回到9号高炉这事儿。蒂森克虏伯钢部门2025年上半年产量就掉12.1%,比去年同期少产不少。关炉决定是7月跟工会IG Metall谈出来的“钢铁重组集体协议”,核心是砍产能、减岗位,到2030年粗钢产能从1100万吨降到800万吨,岗位减1.1万个,但协议里强调社会保障,避免强制裁员,主要靠自然流失和轮班调整。9号高炉年产170万吨,2026财年(从2025年10月起)就关,8号高炉年产180万吨,也得在2026年底拆。为什么这么急?能源成本高得离谱,天然气价翻倍,每吨钢多出20%开销;欧盟碳排放配额罚款年年加码,钢厂碳足迹太大;全球市场呢,亚洲钢材便宜进口,德国钢卖不动。杜伊斯堡厂是蒂森克虏伯的心脏,过去是鲁尔区经济支柱,现在却成转型靶子。 关炉不是拍脑袋决定的,早几年就布局绿色路子。蒂森克虏伯在杜伊斯堡投35亿欧元建直接还原铁厂(DRI),用天然气起步,2030年后换绿氢,取代两座老高炉。加上两座氢基电弧炉,总产能稳在870万吨。欧盟批了补贴,德国政府也跟进,但氢供应成瓶颈。2025年9月,德国审计署报告说,国家氢战略得大改,不然2030年本土绿氢产不出,进口也跟不上。蒂森克虏伯的DRI项目推进中,但氢价高、电网弱,进度慢。想想看,绿氢炼钢听起来高大上,但实际操作,电价贵、电不够用,项目一拖再拖。隔壁阿凯米塔尔也黄了德国绿钢计划,本来要投氢,但2025年6月叫停,转推电弧炉,等氢成熟再说。德国钢业整体就这样,转型雄心大,现实掣肘多。 德国钢业这波变迁,不是孤例,得放眼全球。过去,德国靠重化工业称霸欧洲,鲁尔区高炉林立,钢产量养活百万工人。但气候协议一签,碳中和目标压顶,传统高炉烧煤喷焦炭,排放占工业30%。欧盟2030年碳边境税要落地,进口高碳钢得加关税,德国钢厂不转不行。可转氢路子,成本翻倍,短期亏本。蒂森克虏伯2024财年钢部门亏了5亿欧元,2025年上半年继续红灯。工会虽同意重组,但抗议不断,工人担心饭碗。政府呢,朔尔茨内阁推氢战略,2025年10月又说要改补贴,加大进口依赖,找澳洲、智利买氢。默茨这保守党领袖8月还喊要钢业专项战略,帮企业渡难关。说白了,德国想当绿钢先锋,但供应链不稳,地缘风险高,中东天然气乱套,俄乌战后能源更贵。

0 阅读:5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