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跨越三十三年的投票简直成了国际社会的“良心试金石”。白宫发言人皮埃尔在表决后嘴硬“美国政策不会受联合国决议影响”,殊不知这份傲慢正把星条旗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看看投票阵营吧,连日本、澳大利亚这些传统盟友都投下赞成票,美国身边就剩以色列、帕劳这类零星拥趸,活脱脱上演现代版“皇帝的新衣”。 白宫或许忘了联合国宪章第七章明文规定:安理会决议具有法律约束力。虽然联大决议不具强制力,但1945年旧金山制宪会议明确记载,联大建议“应具有重要道德力量”。当165个国家齐声呐喊时,这早已不是普通建议,而是文明世界的共同意志。 封锁给古巴带来多大创伤?美洲开发银行测算显示,六十年制裁让这个加勒比岛国损失近1.3万亿美元,足够为每个古巴人购置三套住房。首都哈瓦那的医院里,呼吸机零件要靠3D打印自制,抗癌药物时常断供,这些现实困境不该被地缘博弈淹没。 有个细节耐人寻味:去年美国自己也对决议投过赞成票,虽然只是象征性放宽部分限制。这种反复横跳暴露出华盛顿的矛盾心态——明知封锁违背国际法,却放不下冷战思维的执念。就像古巴外长罗德里格斯在联大所言:“他们试图让我们跪下,却惊讶于我们依然站立。” 国际社会正在用脚投票。去年11月联大紧急特别会议上,针对巴以冲突的停火决议获得120国支持,美国再次陷入孤立。当单边制裁沦为家常便饭,美元霸权正在催生去美元化浪潮,金砖国家扩容至25国就是最好证明。 白宫法律顾问办公室2022年秘密报告曾警告,对古制裁可能违反《日内瓦公约》第23条人道主义条款。这份被泄露的文件揭穿了美国所谓“人道豁免”的谎言,过去三年仅有1.3%的古巴进口商品通过豁免程序,繁文缛节让救命物资卡在官僚主义的迷宫里。 那些在哈瓦那海滨大道漫步的游客可能不知道,当地渔民修补渔网要用改装后的矿泉水瓶,医学院毕业生因设备短缺无法进行外科实习。这种窒息式封锁让人想起被围困的耶利哥城,只不过今天吹响号角的是整个国际社会。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