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福建舰这么久还不服役?其实说白了,是因为福建舰的技术问题,没办法直接服役, 航母这东西,从来不是拼速度的活儿。 辽宁舰是改装的,山东舰是摸着辽宁舰的路子造的,到了福建舰,直接跳过蒸汽弹射,一步到位上电磁弹射,这步子迈得有多大? 蒸汽弹射没用,直接搞电磁弹射,这哪是走路啊,这是跳远,而且还是没装弹簧的那种。福建舰是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电磁弹射航母,这个“第一”不是说说而已。 它不是从别人手里学来的,也不是照着图纸抄来的。电磁弹射系统是中国人自己一点点摸索出来的。这玩意儿不是换个发动机就能装上去的。 它涉及到整艘航母的设计、电力系统、控制系统、舰载机适配,各方面都得重新打磨。电磁弹射的技术门槛高得离谱,美国搞了几十年才把福特号推进去,我们这一步直接跳,难不难?当然难。 这几年福建舰虽然没服役,但它没歇着。它在码头上做的测试、调试、系统联调一点都不少,甚至比服役后的任务还复杂。 电磁弹射器不是说你一装上就能用了,它要持续测试弹射频率、稳定性、舰载机的兼容情况。而且福建舰是常规动力,不是核动力,这就更复杂了。 美国的福特号用的是核动力,电力储备方面底气足,福建舰用常规动力,就得在有限的发电能力下把电磁弹射搞定,这个技术难度是世界首创,谁也没干过。 福建舰的拖不是“拖”,是“稳”。这个过程谁都急不得,尤其是国家层面的重大装备,马虎一点都不行。现在是全球局势比较敏感的时候,尤其是亚太方向,航母的存在感就格外重要。 可就算这样,福建舰也没提前上阵,这说明一点:我们不是为了亮相而亮相,不是为了跟谁比速度,而是要保证每一步都走得扎实。 这和当年苏联造航母那种“赶工风格”完全不是一回事。苏联当年造库兹涅佐夫号,结果还没怎么用就各种毛病,最后大修都难修得动。我们不走那条老路。 再说航空母舰这个东西,它是个系统工程。不是说船体下水了就算完事了,它得和舰载机、预警机、作战系统、指挥系统、补给体系全部打通。 福建舰上装的是歼-35隐身舰载机,这种飞机需要针对电磁弹射做大量适配测试,不能像以前那样靠降落伞拉一把就飞出去。 而且舰载机本身现在还在做联调,福建舰不可能等这些东西没准备好就匆匆服役,那样不是服役,是添乱。还有一点特别关键,福建舰这几年没服役,并不代表它没在做事。 它在岸边的每一轮测试,都是为未来十年打基础。它的电磁弹射测试已经多次成功,舰载设备运行也逐步稳定,这说明它离服役已经不远了。 等一切跑通了,它上舰的歼-35、空中预警平台、补给舰队统统到位,那才是真正的“福建舰起飞”。所以啊,福建舰拖得久,不是因为它不行。 而是因为它太先进了,必须一步一脚印把每个环节磨合到位。航母不是造个壳子就完事,它是国家实力的移动平台。等福建舰真服役那天,它就不仅仅是个航母了。 它是中国海军迈入新时代的标志。服役时间的长短,其实真不是重点,关键是它一出场就得顶用,打得准,扛得住,跑得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