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竟然预言称:俄乌最先耗干的不是俄乌美,而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国家?2025年初

烟雨评社 2025-11-04 11:03:59

基辛格竟然预言称:俄乌最先耗干的不是俄乌美,而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国家?2025年初,基辛格在一次闭门对话中直言不讳,他说:“这场战争最先耗干的,不是乌克兰,不是俄罗斯,甚至不是美国,而可能是英国。” 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在这场冲突中显然已经陷入了困境。乌克兰当初敢于与俄罗斯对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背后有欧洲的支持。而在所有支持乌克兰的国家中,英国无疑是最积极的。 先看看英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放在欧洲国家里绝对是 “顶流” 级别。从 2022 年战争爆发到 2024 年底,英国累计向乌克兰提供了超过 120 亿英镑的军事援助。 其中包括 1400 多辆装甲车、300 多门火炮,甚至还把本国陆军仅有的 14 辆 “挑战者 2” 主战坦克捐了 10 辆,导致英军自己的装甲部队训练都得靠模拟器。 更别说去年还承诺向乌克兰提供 “风暴阴影” 巡航导弹,这种导弹英国军队库存本就不多,援助出去后,皇家空军的远程打击能力直接下降了三分之一。 有人算过账,英国每年对乌军事援助占本国国防预算的 18%,这比例比美国的 5% 高出一大截,长期这么 “输血”,就算家底再厚也扛不住。 军事援助还只是表面,英国在能源和经济上的隐性消耗更伤根基。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英国跟着美国一起对俄罗斯实施能源制裁,结果反被 “反噬”。 之前英国 30% 的天然气依赖俄罗斯进口,制裁后只能花高价从美国、卡塔尔进口液化天然气,2023 年英国天然气价格一度涨到战前的 4 倍,导致国内超过 200 万户家庭交不起燃气费,不得不靠政府补贴度日。 为了稳定能源供应,英国还紧急重启了几座濒临关闭的煤电厂,不仅违背了碳中和承诺,每年还得多花 12 亿英镑用于煤炭采购和环保治理。这种能源结构的被迫调整,对本就疲软的英国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英国国内经济的困境,更是让这场 “远程援助” 显得力不从心。2024 年英国 GDP 增速只有 0.3%,是 G7 国家里最低的,通货膨胀率却高达 7.8%,食品价格比战前涨了 40%,超市里连面包、牛奶都经常出现缺货。 政府为了平衡财政,一边削减教育、医疗预算,一边提高税收,导致国内罢工潮此起彼伏 —— 铁路工人、护士、教师轮流罢工,最长的一次罢工持续了 28 天,直接影响了社会运转。 这种时候还要拿出大笔资金援助乌克兰,老百姓的不满情绪越来越浓,2024 年底的民调显示,支持继续对乌援助的英国人已经从战争初期的 65% 降到了 32%,政府在国内压力和国际承诺之间,早就陷入了两难。 更关键的是,英国的战略资源储备也在这场战争中被大幅消耗。皇家海军的驱逐舰、护卫舰数量本来就从 2010 年的 23 艘缩减到 2024 年的 17 艘。 为了配合北约在黑海、波罗的海的巡逻任务,还得抽调舰艇参与对俄封锁,导致本国周边海域的巡逻力量不足,甚至出现过渔船被外国船只非法捕捞却无人处置的情况。 皇家空军的战斗机数量也严重不足,现役的 “台风” 战斗机只有 70 架能正常起飞,为了应对北约的空中警戒任务,飞行员不得不加班加点,飞行小时数比规定上限多了 25%,装备损耗和人员疲劳问题越来越突出。这种战略资源的过度透支,短时间内根本没法恢复。 对比其他国家,英国的 “耗干风险” 确实更明显。美国虽然援助金额大,但经济体量是英国的 7 倍,国防预算更是英国的 10 倍,这点消耗对美国来说不算伤筋动骨;俄罗斯靠能源出口和国内动员,还能维持战争消耗;乌克兰则有几十个国家一起援助,压力被分摊。 唯独英国,既要在欧洲当 “反俄先锋”,又要维持和美国的特殊关系,只能硬着头皮加大投入,可自身经济和军事实力早就不如从前,这种 “打肿脸充胖子” 的做法,自然容易最先出现 “耗干” 的迹象。 基辛格的预言,其实是看透了英国战略定位和自身实力之间的矛盾。英国一直想在国际舞台上保持 “大国存在感”,俄乌冲突正好成了它展示影响力的机会,可现实是,脱离欧盟后的英国经济实力下滑,军事实力也在不断萎缩,根本撑不起它想扮演的角色。 就像 2024 年英国想牵头组织 “欧洲对乌援助联盟”,结果响应的国家寥寥无几,最后只能自己再追加 10 亿英镑援助,这种 “孤军奋战” 的滋味,只会让英国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 要是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英国面临的可能不只是经济和军事上的 “耗干”,还有国内社会的分裂。随着援助带来的负担越来越重,老百姓的不满会不断积累,政府的支持率可能进一步下滑,甚至影响到政局稳定。 基辛格的预言或许不是绝对的,但它确实点出了英国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 —— 在一场不属于自己的战争里过度投入,最终可能会让自己成为最先倒下的那个。

0 阅读:1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