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真格了!人口已告别世界第一?三孩催生无果后,国家向住房“出手”了,年轻人常念叨“生不起”,房子、教育、医疗像三座大山压得年轻人喘不过气,人口形势的严峻让生育意愿成了热议话题。 “买完房五年不敢要孩子”——这已经成了大城市年轻人的“标配”,2025年,北京五环外的新房均价还要5.2万一平,一套90平的“刚需房”总价468万。 就算国家给三孩家庭发3万生育补贴,也就够付个首付的零头,有些城市房子从6.8万跌到5.9万,开发商表面硬撑,背地里偷偷降价——为啥? 因为年轻人算过账了:背着百万房贷,再生孩子,直接从“月光族”变成“欠债族”。 政策开始“对症下药”,福建让企业给生娃的员工安排弹性工作时间,上海把无痛分娩纳入医保,广东把生育津贴的领取时间延长到3年,国家医保局更狠:31个省把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预计能帮上百万家庭。 但这些钱在生育成本面前还是“杯水车薪”,某省会城市每月给二孩家庭发500块补贴,可养孩子一年要花4.8万,这点钱连奶粉钱都不够。 2025年10月,国家在“十五五”规划里第一次提出要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政策重点从“给钱”变成了“造环境”。 国家卫健委搞了个“生育文化节”,用短视频、集体婚礼这些新潮方式,劝大家别要“天价彩礼”,珠三角设了婚俗改革示范点,用集体颁证仪式代替动辄几十万的婚宴;长三角把婚姻辅导搬进社区,年轻人结婚成本直接降了30%。 地方政府的招数更接地气,山东青岛把幼儿园托班扩到10万个,北京昌平用“亲子小屋”解决农村孩子没人带的问题;江苏给雇了生娃员工的企业发50%-80%的社保补贴,宁夏让生育津贴“免申即享”,生完孩子自动到账。 最猛的是国家准备发的“育儿补贴”:基础补贴+地方加钱,大城市多给30%,农村再加营养补贴,预计能覆盖85%的育龄家庭。 三孩政策遇到了个怪现象:收入越高的家庭越不想生,政策开始触及本质,社科院建议每年发5000亿的“人口特别国债”,60%用来发补贴;人大代表提议让企业按员工工资的0.5%交“生育税”。 这些激进方案背后,是国家的担忧:东北人口越来越少,西南却还在猛生,996的工作节奏和“低欲望社会”同时存在,生娃早就不是家庭自己的事,而是关乎国家未来的大事。 身边朋友的选择特别真实:有人为了保工作,怀孕都不敢让公司知道;有人因为房贷压力,生娃计划一推再推;更有人直接说:“我自己活得这么累,干嘛还要孩子来重复我的人生?” 政策确实在进步,从“给钱”到“帮着养”,但真正的问题还没解决,企业还是敢问女员工“怎么平衡家庭和工作”,学区房的价格是生育补贴的100倍,35岁还没当上管理层就可能被优化……这些现实问题不解决,年轻人哪敢轻易生娃? 等00后成了生娃主力军,他们可能会说:“现在的政策,终于懂我们的难了,”毕竟,生娃从来不是算术题,而是“敢不敢让孩子重复自己人生”的灵魂拷问。

用户10xxx26
平民的幸福感来自于有房住,工资高,能存下钱,身体棒,有老婆,有假休,才能儿女满堂。
用户10xxx04 回复 11-05 09:23
这个社会真是怪怪的,房子本来就是用来住的,限价三千一平或五千一平,什么问题都没有了,既能合理常态发展的,又能让群众有满意
用户17xxx27
这个根本不是房子的问题,看看欧美,就是社会观念的
东汛
男生工作收入高,女生工作一班才有可能生二胎。因为生娃不太影响男生工作收入的。如果男的工作收入一般,女生工作收入高,工作条件又好的,生二胎有难度,三胎更别想。
用户18xxx94 回复 11-05 17:37
有道理
用户12xxx30
主要还是大多数女的不愿意生!
流水哥哥
这个问题我们也曾经遇到过,想想当初我们如何会成为人口第一,如何脱去贫困的牢笼。是因为生育吗?
谁说要来
只有国家给年轻人分房子,他们才生得起娃。
用户88xxx26
西南还在猛生,有2.1的总和生育率不
用户52xxx05
大部分过了生育最佳年龄,有点想生也生不出
用户10xxx41
中国有31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