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晋三估计要死不瞑目了,他老婆安倍昭惠在他死后,四处走穴,名为公益文化外交,实际就是四处游山玩水,那些安倍晋三的抚恤金环游全球,据说当时还偷偷去爬了黄山。她也是社交牛人,去了英国还见了几个历任首相,不得不说,英国的红茶确实吸引了她。 这哪里是什么民间交流,分明就是用前首相夫人的身份,享受着顶级的社交待遇。那些英国政要估计也觉得新奇,跟这位来自东方的“自由派”女性聊聊茶道,谈谈艺术,总比跟那些正襟危坐的外交官打交道要轻松多了。 安倍昭惠这种生活方式,跟她丈夫在世时简直形成了两个极端。安倍晋三一生追求政治抱负,行事谨慎,步步为营,而安倍昭惠向来以特立独行著称。 当年安倍在位时,她就因为跑去冲绳的“居酒屋”喝酒,或者发表一些与丈夫政策相左的言论,没少给日本政府添堵。 那时候,大家还觉得她是个“叛逆”的第一夫人,现在看来,那哪是叛逆,分明就是天性解放的预告片。丈夫的离去,对她而言,似乎更像是一种解脱,让她彻底挣脱了政治的枷锁,可以毫无顾忌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她怎么花那笔抚恤金。日本政府给前首相的抚恤金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笔钱在安倍晋三的支持者看来,应该用于纪念他的政治功绩,或者捐给社会公益。可安倍昭惠倒好,直接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环球旅行基金”。 从巴黎的时装周到纽约的艺术展,从非洲的草原到南美的雨林,只要是她想去的地方,似乎没有去不了的。 这种消费方式,在日本国内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批评她太过挥霍,对不起安倍晋三的付出,但也有人觉得,人死如灯灭,她作为遗孀,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外人无权置喙。 其实,安倍昭惠的这种行为,也折射出日本政坛背后的一种人情冷暖。当一位政治家还在台上时,他身边围绕着无数追随者和利益相关者,可一旦他倒下,那些光环和荣耀很快就会消散。 真正能继续享受其政治遗产余温的,往往只有最亲近的家人。安倍昭惠显然深谙此道,她没有选择守着丈夫的灵位度日,而是选择用最直接的方式,将丈夫留下的无形资产,转化成了自己有形的快乐。她用行动告诉世界,她不仅仅是“安倍晋三的妻子”,她更是安倍昭惠自己。 她这种“社交牛人”的特质,在丈夫死后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哪个国家的政要名流,她似乎都能搭上话。 这种能力,一方面得益于她前首相夫人的身份,另一方面也源于她本身那种不拘一格、随性洒脱的性格。 她不像传统日本女性那样内敛,反而更像个西方人,敢于表达,乐于社交。这种性格让她在国际上吃得开,也让她的“文化外交”之旅,变得异常丰富多彩。 说到底,安倍昭惠的环球之旅,就像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解构了“政治遗孀”这个传统形象。她没有沉浸在悲伤中,也没有选择成为丈夫政治理念的守护者,而是活出了一个全新的自我。 或许,对安倍晋三来说,这确实是一种“死不瞑目”,但对安倍昭惠而言,这何尝不是一种新生? 她用丈夫留下的钱,看遍了丈夫没时间看的世界,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具黑色幽默的“纪念”。她端着英国红茶,微笑着与各国前政要碰杯的那一刻,世界在她眼里,可能真的只是一场盛大的派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