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5日,美国最高法院一开庭就炸了锅——特朗普借“经济紧急状态”征关税的案子,终于从两级法院的“败诉判决”熬到了最高司法层级。庭审刚开场,大法官们就追问“总统能不能绕过国会,凭‘紧急状态’随便征税”,而悬在特朗普头顶的,不仅是面子,还有“退数千亿关税”的巨额账单。 先说说这案子的来龙去脉,早在 2018 年,特朗普政府以 “保护国内钢铁和铝产业、维护经济安全” 为由,宣布进入 “经济紧急状态”,随后对进口钢铁加征 25% 关税、对进口铝加征 10% 关税。 当时美国国会不少议员就反对,认为征税权宪法明确赋予国会,总统不能随便越权,可特朗普还是强行推进,这一加就是好几年,累计征收的关税金额超过 3000 亿美元,涉及全球多个国家的企业。 其中美国本土的钢铁进口商和制造业企业受影响最大,不少企业因为成本飙升,要么缩减生产,要么把工厂迁到国外。 最先站出来反对的是美国钢铁进口协会,他们联合 20 多家企业把特朗普政府告上法庭,认为这种 “借紧急状态征税” 的做法违宪。 2021 年,美国联邦地区法院一审判决特朗普败诉,法官在判决书中明确指出,总统宣布的 “经济紧急状态” 不符合《国家紧急状态法》的规定,而且征税权属于国会,总统无权单方面决定加征关税。 特朗普政府不服上诉,结果 2023 年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又维持了一审判决,理由和地区法院基本一致,还特别提到 “如果允许总统绕过国会征税,会打破三权分立的平衡”,接连败诉后,特朗普团队不死心,一直上诉到最高法院,这才有了 11 月 5 日的庭审。 庭审刚开场,大法官托马斯就直接追问特朗普政府的律师:“《宪法》第一条第八款清楚写着‘国会有权制定并征收关税’,现在总统以‘紧急状态’为由征税,有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律师试图辩解,说《国家紧急状态法》赋予总统在紧急情况下采取 “必要措施” 的权力,征税就是为了应对经济危机。 可大法官卡根马上反驳:“如果总统说什么是紧急状态就是什么,说征多少税就征多少税,那国会的征税权还有意义吗?这不是把三权分立变成‘总统专权’了吗?” 这番话让律师一时语塞,现场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更关键的是,一旦最高法院最终判决特朗普败诉,后果可比之前两级法院严重多了。按照法律规定,之前征收的 3000 多亿关税可能都要退回去,这对美国政府来说可不是小数目,现在美国财政赤字本来就高。 2025 财年赤字预计超过 2 万亿美元,要是再退几千亿关税,财政压力会更大。而且那些因为加征关税受损的企业,早就等着这笔退款弥补损失。 比如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福特,之前因为进口钢铁成本增加,每年多花了 12 亿美元,要是能拿到退款,就能缓解不少资金压力,可对政府来说,这笔钱相当于 “额外支出”,怎么解决还是个难题。 庭审中还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大法官们不光关注法律层面的问题,还问到了实际影响。大法官布雷耶就提到,很多美国农民因为其他国家对美国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出口受到很大影响,比如大豆出口量比 2018 年下降了 15%,要是这次判决总统越权,未来政府制定贸易政策会不会更谨慎? 特朗普政府的律师只能强调 “总统的行动是为了国家利益”,可没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而代表企业一方的律师则拿出数据,说加征关税后,美国国内钢铁价格上涨了 30%,不少中小企业因为买不起钢铁被迫倒闭,这些都是 “越权征税” 带来的实际伤害,希望最高法院能维护宪法权威。 现在庭审已经结束,但最高法院还没公布判决时间,不过从大法官们的追问来看,特朗普想翻盘并不容易。毕竟三权分立是美国宪法的核心原则之一,要是允许总统绕过国会征税,很可能会打破权力平衡,后续其他总统也可能效仿,这是大法官们不愿看到的。 而对特朗普来说,不管判决结果如何,这场官司都让他之前的贸易政策备受争议,要是真要退几千亿关税,不仅面子上过不去,还可能影响他未来的政治生涯,毕竟 “花钱容易退钱难”,这笔巨额账单,注定会让他头疼好一阵子。 现在,所有人都在盯着最高法院的最终表态。这案子审的不只是一笔900亿的关税,更是美国行政与司法的权力边界到底该划在哪。900亿巨款要不要退?未来总统还能不能这么“任性征税”?答案很快就会揭晓。 信源:第一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