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向国际法院强力反击,他明确指出海牙国际法院对菲律宾没有司法管辖权。海牙法院现在强加给他的反人类罪是不合法的,必须将他无罪释放。 据法庭文件披露,当地时间10月29日,杜特尔特已正式就国际刑事法院上周作出的“管辖权有效”裁决提出上诉,要求推翻该决定并获无条件释放,其律师团队以80岁的杜特尔特“认知能力下降”为由,提交中止审判的动议,使得这场横跨司法与政治的争议更趋复杂。 要搞清楚这事儿的来龙去脉,得先说说海牙国际法院为啥会盯上杜特尔特。早在 2016 年杜特尔特担任菲律宾总统期间,发起过一场大规模的 “禁毒战争”。 当时为了打击毒品犯罪,菲律宾警方采取了强硬措施,据 ICC 后来的调查初步统计,这场行动中涉及的死亡人数超过 6000 人,其中不乏平民。 2021 年,ICC 就以 “可能存在反人类罪” 为由,对杜特尔特的 “禁毒战争” 展开初步调查;2023 年,调查升级为正式立案,甚至要求杜特尔特配合取证,可杜特尔特自始至终都没理会,还多次公开骂 ICC 是 “西方的政治工具”。 这次杜特尔特在 10 月 29 日发布的声明里,把 “管辖权” 问题说得特别明白。他强调,菲律宾虽然在 2000 年加入了《罗马规约》,但在 2018 年,也就是他担任总统期间,菲律宾已经正式退出了该规约,退出程序在 2019 年 3 月完全生效。 按照国际法规定,ICC 对已经退出规约的国家,原则上不能行使管辖权,除非该国后来又重新加入,或者联合国安理会特别授权。 杜特尔特的律师团队还在声明里附上了菲律宾政府 2018 年提交的退出通知书副本,以及联合国秘书长确认收到通知的回执,用文件证明 “菲律宾和 ICC 早就没关系了”。 更有意思的是,杜特尔特还在声明里戳穿了 ICC 的一个 “矛盾点”,ICC 之前说调查是因为 “菲律宾国内司法系统无法公正处理相关案件”。 可杜特尔特反驳说,菲律宾最高法院在 2020 年就专门针对 “禁毒战争” 相关案件成立了特别法庭,截至 2025 年 10 月,已经审理了超过 800 起涉毒案件,其中 300 多起已经作出判决,不存在 “无法公正处理” 的情况。 他还提到,ICC 的调查团队从没来过菲律宾实地取证,所有 “证据” 都是从反政府组织和西方媒体那里收集的,连对自己的问询都只是通过邮件,这种 “隔空办案” 的方式,根本不符合司法公正的基本要求。 这次反击背后,还有菲律宾国内政治的影子。杜特尔特虽然已经卸任总统,但他在菲律宾国内的支持率依然不低,尤其是在棉兰老岛等地区,很多民众认可他在任时打击犯罪、改善治安的举措。 他的女儿莎拉・杜特尔特目前担任菲律宾副总统,也是执政党中的重要人物,杜特尔特此时强硬反击 ICC,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维护家族在国内的政治影响力。 而且菲律宾现任总统小马科斯,虽然没直接表态支持杜特尔特,但也在公开场合说过 “ICC 不应干涉菲律宾内政”,这让杜特尔特的反击多了几分国内政治层面的支撑。 ICC 方面的反应倒是挺平静,在杜特尔特发布声明后,ICC 发言人只是简单回应说 “会根据《罗马规约》的规定推进调查”,没正面回应管辖权争议。 不过熟悉 ICC 运作的律师都知道,这种 “不回应” 其实暗含无奈,毕竟 ICC 本身没有强制执法权,要是被调查国家不配合,哪怕作出判决也没法执行。 之前 ICC 对苏丹前总统巴希尔的通缉,到现在都没落实,就是因为苏丹不承认 ICC 的管辖权。杜特尔特显然也清楚这一点,所以才敢公开叫板,笃定 ICC 没法对他采取实际措施。 还有个细节值得注意,杜特尔特在声明里特别提到,ICC 的指控是 “西方势力打压发展中国家领导人的手段”。 他举例说,同样是打击毒品犯罪,美国在墨西哥边境采取的强硬措施导致不少平民伤亡,ICC 却从没调查过;欧洲一些国家在打击恐怖主义时的行动也有平民伤亡,ICC 同样视而不见,偏偏盯着菲律宾的 “禁毒战争”,这明显是 “双重标准”。 这番话让不少发展中国家的舆论产生共鸣,连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媒体都发文称,ICC 确实存在 “被西方影响” 的问题。 现在这事儿还没定论,杜特尔特的律师团队已经表示,接下来会向 ICC 提交正式的管辖权异议申请书,要求终止所有调查程序;而 ICC 则可能会在明年初召开听证会,讨论是否继续推进案件。 对杜特尔特来说,这场官司不光是为了证明自己无罪,更是为了维护菲律宾的司法主权,毕竟一旦承认 ICC 的管辖权,未来菲律宾政府的很多内政决策都可能受到干涉。而对 ICC 来说,这起案件也是对其权威的一次考验,要是连管辖权争议都解决不了,后续在其他国家的调查只会更难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