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付中国,不是去和它打仗!美国驻北约前大使说:中国有庞大的陆军、海军和空军,以及数量不明的导弹、核武器,现在与它发生直接军事对抗,已没有取胜的把握。 卢特在论坛上没绕圈子,直接点出中国军力的 “硬实力”,先看陆军,中国陆军现役人数约 100 万,下辖 13 个集团军,每个集团军都配备了合成旅,像 99A 主战坦克、04A 步兵战车这类先进装备的列装率已经超过 70%。 更关键的是实战化训练,每年都会组织跨区演习,从寒区的朱日和到热带的南海岛礁,士兵适应不同战场环境的能力一直在提升。 卢特特意提到,中国陆军还在推进 “无人化转型”,去年公开的 “锐爪” 无人作战车能配合步兵执行侦察、扫雷任务,连美国陆军最新的 “机器人战车” 项目都还在测试阶段,这种差距让美军不得不重视。 海军方面的对比更直观,卢特说 “中国海军的发展速度超出所有人预期”。现在中国海军拥有 3 艘航母,其中 “福建舰” 是全球首艘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航母,能搭载歼 - 35 隐身舰载机,作战半径比美国 “尼米兹” 级航母的 F-18 战机还远 200 公里。 驱逐舰方面,055 型万吨大驱已经服役 8 艘,这款舰艇的垂直发射单元有 112 个,能兼容反舰、防空、反潜等多种导弹,连美国海军的 “阿利・伯克” 级驱逐舰都少了 16 个发射单元。 更让美军在意的是中国海军的舰艇数量,截至 2025 年,中国拥有的主战舰艇数量已经超过 350 艘,而美国海军现役主战舰艇约 290 艘,虽然美国舰艇总吨位仍占优,但中国舰艇的更新速度是美国的 2 倍,卢特坦言 “照这个趋势,差距会越来越小”。 空军的实力同样被卢特重点提及。中国空军的歼 - 20 隐身战机已经列装超过 200 架,形成了完整的作战体系,去年在东海防空识别区与美国 F-35 战机的 “近距离接触” 中,歼 - 20 的雷达探测距离和机动性能都展现出优势。 预警机方面,空警 - 500 能同时跟踪 60 个目标,引导战机实施多批次拦截,而美国现役的 E-3 预警机因为服役时间过长,部分性能已经落后。 还有加油机、运输机等辅助机型,中国空军的运 - 20 加油机去年实现了常态化部署,让战机的续航能力提升了 50%,这种 “体系化作战能力” 的提升,正是卢特认为 “不能轻易对抗” 的重要原因。 最让美军忌惮的,是中国 “数量不明的导弹和核武器”。卢特在论坛上引用了美国国防部的年度报告,说中国拥有的中程弹道导弹数量超过 2000 枚,其中东风 - 26 被称为 “航母杀手”,射程超 4000 公里,能携带常规弹头或核弹头,精度误差小于 10 米。 高超音速导弹方面,东风 - 17 的速度能达到 10 马赫,还能进行 “水漂式” 机动,美军现有的宙斯盾系统根本无法拦截。 核武器方面,虽然中国一直奉行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的政策,但卢特强调 “数量不明本身就是一种威慑”,美国情报机构推测中国核弹头数量已经超过 400 枚,且还在建设新的核武储存设施,这种 “模糊的威慑力” 让美军不敢赌。 卢特还提到,北约内部对中国军力的评估也在变化。去年北约发布的《战略概念文件》首次将中国称为 “系统性挑战”,但内部讨论时,不少欧洲国家反对将中国定位为 “敌人”,德国、法国等国甚至明确表示 “不会参与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围堵”。 毕竟欧洲国家的经济与中国联系紧密,德国大众、法国空客等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占比都超过 20%,没人愿意因为军事对抗失去中国市场。这种内部分歧,也让美国 “联合盟友对抗中国” 的计划难以推进,卢特坦言 “单靠美国,根本没把握打赢一场与中国的直接军事对抗”。 其实卢特的观点并非个例,最近美国兰德公司发布的报告也建议 “避免与中国直接军事冲突”,主张通过 “技术竞争”“规则制定” 等方式遏制中国。 美军的战略调整也能看出端倪,比如将驻亚太的海军舰艇从 “前沿部署” 转为 “分布式存在”,减少与中国海军的直接接触;在武器研发上,加大对高超音速导弹、无人机等装备的投入,试图缩小与中国的差距。 现在美国政坛虽然还有不少人喊着 “对华强硬”,但像卢特这样的资深外交官已经开始理性发声。毕竟军力对比摆在那,中国庞大的陆海空力量、难以防御的导弹体系,还有模糊的核威慑,都让 “直接打仗” 的选项风险过高。 卢特最后在论坛上说的话很实在:“对付中国,得用聪明的办法,而不是拳头,不然只会让自己陷入麻烦。” 这话或许能给美国的对华战略提个醒 —— 军事对抗没胜算,合作共赢才是正道。 如今的中国军队,不仅能够保卫国土安全,还能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这种转变,或许正是伯恩斯所说的“我们低估了中国”的真正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