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后悔都来不及啦。爱沙尼亚外长查赫克纳访问中国,现在最难过的估计是

烟雨评社 2025-11-06 11:34:40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后悔都来不及啦。爱沙尼亚外长查赫克纳访问中国,现在最难过的估计是立陶宛总统瑙塞达,立陶宛多次喊话,要恢复外交,加强交流,但是我们没有惯着立陶宛,现在立陶宛总统瑙塞达看到自己的兄弟国家爱沙尼亚和我们加深了合作与交流,后悔都来不及啦。 先说说爱沙尼亚这次访华的 “含金量”,查赫克纳这次来可不是走形式。在北京跟中方谈妥了新能源领域的合作,爱沙尼亚的风电设备企业要跟中国光伏巨头联合在波罗的海建储能电站,预计年发电量能满足 20 万家庭需求。 数字贸易方面更实在,双方同意互认电子认证标准,爱沙尼亚的跨境电商企业不用再重复办理资质,就能直接入驻中国的电商平台,这对以数字经济为支柱的爱沙尼亚来说,相当于打开了一个超大规模市场。 查赫克纳在记者会上笑得合不拢嘴,说 “这是爱中关系的新起点”,还邀请中国企业去爱沙尼亚设立欧洲总部,便利辐射整个欧盟市场。 反观立陶宛,这些年在对华关系上走的弯路可不少。2021 年立陶宛不顾中方反对,允许台湾当局以 “台湾” 名义设立 “代表处”,直接破坏了中立方外交基础,中方随即降级与立陶宛的外交关系。 之后瑙塞达政府也意识到问题,从 2023 年开始就频频 “放软话”:先是让经济部长公开表示 “希望恢复对华直航”,又让议会代表团在国际场合主动跟中方官员搭话,甚至承诺 “会妥善处理涉台问题”。 可中方的态度一直很明确 —— 建交公报里的原则问题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立陶宛要想恢复正常关系,得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是光靠 “喊话”。 最让瑙塞达着急的,是立陶宛的经济已经快扛不住了。作为波罗的海三国里工业基础较弱的国家,立陶宛之前靠出口木材、农产品到中国,每年能有近 10 亿欧元的收入,外交关系降温后,这些订单丢了不少。 就拿立陶宛的乳制品来说,之前在中国超市能看到的 “维陶塔斯” 奶酪、“里加” 酸奶,现在基本见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新西兰、澳大利亚的产品。 当地奶农协会去年还给政府写联名信,说 “再不想办法恢复对华出口,就要倒闭一半牧场”。可中方这边,始终没给立陶宛 “特殊待遇”,毕竟原则问题上,没有 “惯着” 的道理。 更扎心的是,同为波罗的海国家,拉脱维亚也在悄悄跟中国修复关系,去年已经恢复了对华木材出口的检疫合作,只有立陶宛还在 “原地打转”。 瑙塞达之前还想拉着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一起 “抱团” 对华施压,可人家俩国根本不接茬 —— 爱沙尼亚早就看清了,跟中国合作能拿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犯不着为立陶宛的错误买单;拉脱维亚也明白,中国是欧盟外第二大贸易伙伴,得罪中国对自己没好处。 现在看着爱沙尼亚访华成果满满,拉脱维亚也在酝酿明年派经贸团访华,立陶宛成了波罗的海三国里唯一被 “落下” 的,瑙塞达心里能好受才怪。 其实立陶宛不是没机会,中方一直强调 “只要立陶宛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轨道,中立方关系就能恢复正常”。 可瑙塞达政府总想着 “既要又要”,一边嘴上说 “尊重一个中国政策”,一边又在国内搞 “去中国化” 的小动作,比如限制中国企业参与当地 5G 建设,甚至阻挠中资收购立陶宛的物流公司。 这种 “口惠而实不至” 的做法,怎么可能让中方放心?之前有欧洲外交官透露,中方曾明确跟立陶宛表示 “先做再说”,可立陶宛始终没拿出有诚意的行动,机会自然就慢慢溜走了。 现在爱沙尼亚已经抢先一步,跟中国在新能源、数字经济这些高附加值领域达成合作,接下来还可能推进旅游、教育等人文交流。 反观立陶宛,别说高端合作了,连恢复基本的贸易渠道都难。当地的企业家们早就怨声载道,在社交媒体上吐槽 “政府的错误政策让我们买单”,甚至有议员提议 “应该让瑙塞达亲自去中国道歉”。 可后悔也没用,外交关系就像镜子,碎了之后再想粘好,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实打实的诚意,而立陶宛显然还没做好准备。 看着爱沙尼亚访华团带着合作协议满载而归,瑙塞达怕是真要明白:在国际关系里,没有谁会一直等你回头,错过了最佳时机,就只能看着别人拿走本该属于自己的机会。这 “后悔都来不及” 的滋味,或许能让立陶宛好好反思一下,未来到底该怎么处理对华关系。 信源:环球网

0 阅读:0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