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会谈落幕,中美贸易战迎来微妙转折。特朗普宣称将达成“非常全面”的协议,但双

子真赏潮起潮落 2025-11-06 11:35:03

吉隆坡会谈落幕,中美贸易战迎来微妙转折。特朗普宣称将达成“非常全面”的协议,但双方对具体内容讳莫如深。这场博弈中,哪些领域可能突破,哪些仍是死结? 10月25日至26日,中美经贸代表团在吉隆坡默迪卡118大厦——世界第二高楼内举行了长达5.5小时的紧张磋商。会后,美国财政部发言人以“非常有建设性”评价此次会谈,而中方则保持了“战略性克制”,双方同意就解决各自关切的安排达成基本共识。 “建设性”是华盛顿常用的外交缓冲语,听起来积极,但既不代表成果,也不代表突破,更像是在为“下一场”创造空间。那么,在这场博弈中,中美究竟能在哪些领域相互妥协? 01 芯片与稀土:难以化解的核心死结 在吉隆坡会谈中,出口管制仍是双方讨论的重要议题,但尖端芯片领域可能难有实质性突破。 美国已对华全面断供尖端芯片,锁死光刻机,禁止台积电代工。中国则对英伟达H20芯片全面停购。 与此同时,稀土成为中美博弈的另一张王牌。中国商务部9日公布新规,对含有中国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关物项以及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一些分析指出,如果无法获得更多中国稀土金属和磁体供应,美国部分工厂可能在几周内停产。 正如美国乔治城大学教授埃文·梅代罗斯所观察,与特朗普第一任期相比,现在中国更了解这位美国总统,有能力采取更有效的反制措施。 02 大豆与关税:互利交换的现实选择 大豆领域成为最具可能性的突破点。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吉隆坡会谈后表示,中美贸易谈判已达成一个“实质性框架”,他相信这将缓解美国大豆种植户的担忧。 这一进展意味着中国可能恢复购买美国大豆。 分析人士认为,本轮磋商最大的“建设性”可能在于理清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顺序”,比如中国进口美国大豆的前提可能是美国至少降低芬太尼关税。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也表示,中美之间的这轮讨论已经“让双方走到了一个能促成领导人举行富有成果的会晤的阶段”。 03 芬太尼与关税:各取所需的政治交换 芬太尼问题成为中美谈判中的重要筹码。 在吉隆坡会谈中,芬太尼关税和执法合作是双方讨论的议题之一。 Raymond James的分析师Ed Mills在研报中指出,美中初步协议包括可能降低与芬太尼相关的20%关税。 这一可能的交换条件体现了中美谈判的典型模式:用中国在执法领域的合作,换取美国在关税领域的让步。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透露,双方已就中国“帮助美国应对芬太尼危机”达成共识。 04 贸易休战:暂时缓解的紧张关系 吉隆坡会谈最直接的成果可能是暂时避免了贸易战的进一步升级。 贝森特透露,原定于11月实施的美国对华关税提高100%的计划已被取消。 这一消息对市场来说至关重要,确认100%关税威胁“已被排除”被分析师视为“对市场最重要的因素”。 然而,这更多是战术暂停而非战略解决。 即使签署临时休战协议,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平均关税仍将保持在40%左右,远高于贸易战前水平。 咨询公司DGA-奥尔布赖特石桥集团的合伙人保罗·特里奥洛直言,特朗普一直在推行“以升级求降级”的政策,但这显然是一种失败的策略。 正如《纽约时报》所言,“特朗普政府忙半天,只是在努力解决自己制造的危机”。 中美贸易博弈的本质是一场持久的力量平衡游戏,而非一场能够彻底解决的谈判。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谭森点破了真相:“对特朗普来说,他想要和中国达成‘极好的协议’,就需要退回贸易战之前”。 吉隆坡会谈达成的“框架性协议”更像欧美之间达成的协议,缺乏细节,但其意义在于理清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顺序”,为后续磋商奠定基础。 大国博弈,从来不是看谁气势更盛,而是看谁手中的实质性筹码更多,谁能更持久地掌控博弈节奏。(作者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

0 阅读:0
子真赏潮起潮落

子真赏潮起潮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