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是幌子,落户才是真”——最近深圳掀起的一场清查行动,撕开了部分外籍留学生“

未央秘史 2025-11-06 18:56:55

“留学是幌子,落户才是真”——最近深圳掀起的一场清查行动,撕开了部分外籍留学生“曲线移民”的遮羞布。37家被立案查处的小公司,清一色走的是“留学生家属探亲+空壳公司挂靠”的套路,把“人才引进”政策玩成了无本万利的签证游戏,也让网友直呼“这操作也太钻空子了”! 作为连续保持青年人才吸引力全国第一的城市,深圳为了招揽全球“高精尖缺”人才,拿出了实打实的诚意:24分钟极速入户、5万-100万元梯度创业资助、累计配租超18万套人才住房,甚至对外籍人才开放了双语教育和医疗资源,截至2024年底,全市外籍人才占比已提升至15%,留学回国人员超23万。 这些政策本是为了让真正有才华的人扎根深圳,没想到却被一些投机者当成了不用本钱的买卖,37家被立案的小公司,清一色玩起“留学生家属探亲+空壳公司挂靠”的套路,把严肃的人才引进搞成了无本万利的签证游戏。 这些人的操作流程说起来简单又“精妙”:先让一方以留学生身份入境,家属则凭着探亲签证跟着过来,这本是政策允许的人性化安排,却成了他们曲线移民的第一步。 等家属到了深圳,这些小公司就该登场了,它们会帮家属注册或挂靠一家空壳公司,要么挂名法定代表人,要么安个“高管”头衔,其实这些公司连像样的办公地址都没有,有的只是共享工位,甚至连实际经营业务都没有,唯一的作用就是伪造工作证明。 就像杭州曾经查处的一起案件,中介公司用服装公司的名义帮外籍人员注册空壳公司,实际这些人根本不做服装生意,而是在教培机构当非法外教,中介则包揽了公司注册、年检、报税全流程,每年收取费用,制造出“正常经营”的假象。 深圳这次查处的公司也大抵如此,它们手里攥着一堆空壳资源,专门对接那些不符合外籍人才认定标准的人,毕竟真正能达到“高精尖缺”要求的,要么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院士,要么是世界500强高管、发表过3篇JCR一二区论文的专家,这些投机者既没学历也没技能,自然只能走歪路。 更让人咋舌的是,这套套路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从材料伪造到应对审核,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就像常州那起骗取出境证件案里,中介会帮客户伪造在职证明、银行流水、房产证明,甚至提前培训客户记忆虚假信息,应对大使馆的问询电话。 深圳的这些公司也不遑多让,它们会帮挂靠人员伪造劳动合同、社保缴纳记录,甚至能搞定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要知道正常的工作许可要求申请人年满18岁、无犯罪记录,还得有专业技能或相应学位,可这些挂靠人员连工作都没有,却能凭着虚假材料拿到许可。 2025年10月深圳政府发布的公告里,就有10名外国人的工作许可已经被注销,可他们的居留许可还在有效期内,这些人大概率就是通过挂靠空壳公司拿到的居留资格,工作没了却还想赖着不走。 这些操作之所以能得逞,一方面是钻了政策衔接的空子,探亲签证转工作签证的审核环节,对空壳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核查难度较大,部分中介甚至能通过“暗箱操作”蒙混过关;另一方面是空壳公司的注册门槛不高,就像深圳福田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一家财税公司帮客户挂靠注册地址,收了11万元费用,直到地址异常被市场监管部门查处才东窗事发。 更讽刺的是,这些投机者不仅占用了本应属于真正人才的资源,还扰乱了市场秩序,珠海就查处过一起案件,有人充当空壳公司的挂名负责人,结果导致原公司无端卷入3宗民事诉讼,涉案金额近300万元,商业信誉和财产安全都受了重创。 要知道深圳每年引进落户各类人才超25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近400万,这些投机者用虚假手段挤占资源,无疑让真正想来深圳创业就业的人才寒了心。 不过深圳这次的清查行动也释放了明确信号,不再放任这种钻空子的行为。 现在监管部门已经开始用大数据赋能治理,就像兰州检察的做法,联合市场监管、税务、人社等部门,整合企业工商登记、缴税、社保缴纳等数据,通过数据碰撞就能揪出那些没有实际经营却有外籍人员挂靠的空壳公司。 那些被查处的公司,不仅要被撤销登记,相关负责人还会面临罚款,情节严重的甚至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就像杭州的中介因帮人骗领工作签证,获利数十万元后被判刑。 这也提醒那些想走捷径的人,深圳的人才引进政策是给有真才实学的人准备的,不是投机者的“移民捷径”,空壳公司挂靠这种套路终究是纸包不住火,早晚会被查处。 说到底,深圳拿出优厚政策是为了吸引人才建设先行示范区,不是为了给投机者提供便利。 这些外籍人员打着留学、探亲的幌子,通过空壳公司挂靠搞曲线移民,不仅破坏了人才引进的公平性,还浪费了公共资源,这种行为既不道德也不合法。 随着清查行动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钻空子的人被揪出来,而那些真正想来深圳发展的人才,也能获得更公平的竞争环境,这才是人才引进政策的初衷。

0 阅读:0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