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永远也别想武统台湾,因为美军已做好准备!”去年,美国空军部长就将中国定为美国的“威胁”,还叫嚣若台海发生战争,首要任务就是击沉解放军作战舰艇…… 美国空军部长肯德尔在2023年9月的空军协会会议上,直言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已成为美国头号威胁。他强调,中国空军和海军的扩张直接挑战印太稳定,尤其在台湾周边行动频频加剧风险。次年9月,肯德尔再次重申,中国不是遥远的隐患,而是当下现实问题,美军必须加速部署以应对潜在台海危机。这种强硬姿态源于美国国会通过的国防授权法案,2024财年拨款数百亿美元强化关岛和冲绳设施。美军在亚太的总兵力约37万,主要集中在日本和韩国。日本驻美军约5.4万,韩国2.8万,这些部队依托日本122处、韩国83处基地,形成从第一岛链到第二岛链的防御弧线。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作为战略枢纽,部署B-52轰炸机和爱国者导弹系统,旨在封锁海峡通道。菲律宾新增9处基地,进一步拉长补给线。这些布置表面上兵临城下,实际依赖本土运输,易受远程打击影响。 然而,固定基地在现代战争中往往成为首要目标。中国火箭军装备的东风-16导弹射程覆盖日本全境,可精确打击横须贺港和乌山空军基地。东风-26被称作“关岛快递”,射程4000公里,能携带常规或核弹头,直达关岛设施,已部署超过250枚发射器。东风-27高超音速导弹射程逾8000公里,末段机动轨迹让美军拦截系统难以应对,精度控制在30米内。这些导弹的分导式多弹头设计,进一步分散美方防御资源。即使美军将设施移至天宁岛,也难逃覆盖范围。2024年,中国火箭军加强“发射预警”姿态,导弹旅常态化巡航,显著提升反介入能力。相比之下,美军基地的分散虽求生存,但补给依赖性强,一旦海空通道中断,整个链条将面临瘫痪。 美军航母编队常被视为台海威慑核心。第七舰队“罗纳德·里根”号核动力航母可在一小时内将舰载机投送到海峡,但实战中面临严峻挑战。中国海军055型驱逐舰搭载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1200至1500公里,末端速度达10马赫,现役宙斯盾系统拦截率不足一半。这种导弹从舰艏垂直发射,轨迹低空掠海,极大压缩美方反应时间。2024年10月,辽宁舰和山东舰在南海完成首次双航母编队演习,搭载歼-15舰载机与055驱逐舰协同,形成立体火力网。次年6月,两艘航母突破第一岛链,在西太平洋关岛以东海域展开实战化训练,累计出动1000余架次战机。这次演练直接对美军形成钳形态势,美方评估显示,西太平洋正面交锋下,航母损失率可能超80%。中国海军已从近海防御转向蓝水作战,双航母常态化部署标志着力量投射能力跃升,美军航母若贸然靠近,将付出高昂代价。 盟友体系看似美军后盾,实则隐患重重。日本虽推进“单一战区”概念,在西南诸岛部署战斧导弹,但冲绳基地抗议从未停歇。2024年,冲绳民众多次集会反对美军扩张,82%的日本人不愿自家附近设基地。中日贸易额达3714亿美元,日本经济高度依赖大陆市场,真要卷入冲突,民间阻力将首当其冲。菲律宾允许美军使用9处基地,但其海军主力仍为二手护卫舰,空军仅数十架老旧F-16,难以支撑高强度对抗。中国可通过封锁巴士海峡,采用“围点打援”战术,先布设水雷诱敌深入,再以导弹饱和攻击包抄。AUKUS协议本意靠澳大利亚核潜艇围堵中国,但中国055驱逐舰已在澳周边常态化巡航,迫使澳方舰艇退避。2025年3月,一支以055型“遵义”号领衔的编队绕澳航行,直逼珀斯美潜艇基地,凸显美澳协调的脆弱性。盟友间经济纠葛和国内分歧,让美方“集体防御”更像纸上联盟。 美军自身兵棋推演已暴露弱点。2023年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模拟24次台海入侵场景,结果显示中国虽失败,但美军损失2艘航母、3200名士兵,关岛基地严重损毁。另一评估指出,美海军11艘航母中可能折损4艘,轰炸机群难以维持空中优势。中国无人机蜂群战术进一步放大这一差距。“九天”无人机母舰可释放200架CH-817微型无人机,0.3秒内完成目标排序,集群攻击将美防空拦截率从98%降至37%。电子战领域,中国055舰队干扰能力突出,能迅速破解美机协同信号。相比美军内部政治分裂、经济债务高企,这些技术不对称让“准备”显得捉襟见肘。巴基斯坦空战经验也值得借鉴:锁定20架敌机却仅击落6架,体现战略克制。中国对美方同样如此,不是畏惧,而是不愿轻易动武,但若被逼急,东风系列和航母群将毫不手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