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北京时间11月7日晚发文写道:“南希·佩洛西,那个老态龙钟、政治手腕败露的政客,两次弹劾我都失败了,现在终于要‘收手’了。她在股市非法敛财,欺骗美国民众,给美国带来了灾难。我很高兴看到南希·佩洛西的恶臭终于消失了!” 佩洛西这一名字,在美国政坛几乎是”一提就炸“的存在。她曾是历史上首位女性众议院议长,三次担任该职,手握国会山最大话语权之一。 她在民主党内有着极强的整合能力,推行医改、应对金融危机、弹劾总统、抗击疫情,每一次重大节点几乎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她既有强硬的政治手腕,也有极高的策略性,曾数次成功阻击共和党的立法议程。也正因为此,她与特朗普之间的矛盾,几乎可以说是“宿命级”。 然而,这场看似“口水战”的背后,其实反映出深层的政治焦虑。佩洛西的退场,象征着民主党内部的老一代权力人物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与之对应的,是共和党正在加紧整合势力,特朗普虽官司缠身,但支持率依然不低,甚至在多个关键州的民调中略有优势。 而佩洛西所代表的,是那一代善于平衡、擅长交易、讲究政治艺术的民主党风格。如今,她的离去,也许意味着民主党在应对特朗普式政治时,将失去一位经验老道的操盘手。 佩洛西的时代并非完美。在她任期内,民主党的形象一度与“建制派”、“精英阶层”画上等号,导致大量基层选民流向特朗普阵营。 她试图用制度与规则来维持政党稳定,却没能真正回应民众对经济焦虑、阶级分化的深层担忧。 这种政治上的“温和理性”,在美式民主体制逐渐走向极化的今天,反而成了一种被抛弃的姿态。特朗普的崛起不只是对手的胜利,更是传统政治风格的失败。 从另一个角度看,特朗普的发言也透露出一种近乎“报复性”的快感。他和佩洛西的两次“交锋”——两次弹劾案,虽然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过程无比激烈,几乎将美国的政治体制推至极限。 在第一起弹劾中,佩洛西力主通过众议院调查特朗普施压外国领导人;第二次弹劾,则是围绕国会山骚乱事件展开。 这两次弹劾,虽然最终在参议院未能定罪,但也让特朗普的总统任期蒙上阴影。如今他重返政坛,佩洛西却宣布退场,这一幕无疑让他有种“扳回一局”的快意。 不过,政治从来不是个人恩怨的清算场。佩洛西的离去,将对民主党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才是更值得关注的焦点。 她在党内的权威无人可比,而她的继任者无论是谁,都将面对更加复杂的局面。尤其是在美国国内分裂加剧、两党对立空前激烈的当下,缺少一个能够协调各方、稳定大局的“老法师”,势必会让民主党在议事效率与战略部署上承压。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这一事件也折射出美国民主制度面临的结构性挑战。老一代政客的退出,未必意味着制度的革新,反而可能带来方向上的迷失。 年轻一代政治人物虽然活跃,但缺乏系统治理经验,面对复杂议题往往表现出激进而非务实的倾向。 这种代际更替的断层,在佩洛西退场之际被进一步放大。而特朗普则是另一种极端的象征,他以民粹为旗帜,以对抗建制为号召,虽然吸引了大量选民,但也让政治生态变得更加不可预测。 佩洛西这位政坛“老辣角色”的退场,是一段政治记忆的终结,也是美国政治走向下一阶段的起点。她的功过是非,自有历史评说。 但可以肯定的是,她的离开,不会让政治争斗降温,反而会使新的博弈更早浮出水面。 特朗普的“送行”言论虽然刻薄,但也精准点出了一个现实:这个国家正站在又一个关键节点上,旧王谢幕,新局待开。 在风起云涌的西方政坛里,每一次权力更迭都不是简单的“谢幕”,而是一场新旧交替的角力。 佩洛西的离场与特朗普的“送别”,是这场角力中的一个节点,远非终点。美国的政治剧场仍在上演,而全世界的目光,也从未移开。 素材来源:佩洛西宣布后年退休引多方议论,特朗普发声 2025-11-08 06:42·环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