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临平某小区成了物业圈的“热门话题”——一家物业公司因为被欠了1200万物业费,直接甩出一份《退出告知函》,宣布要在年底彻底撤场。这消息一出来,业主群里直接炸了锅,有人骂物业“不负责任”,也有人喊“早该换人”,但更多的声音是慌:“物业走了,咱这小区可咋办?” 物业的“苦水”:1200万欠费压垮服务 这家物业公司2021年接手小区时,其实挺有干劲的。小区32栋高层、3800户,规模不小,物业费定的1.8元/㎡/月也不算高。刚进场那会儿,他们把原物业留下的“烂摊子”收拾得明明白白:人工湖里堆了三年的垃圾,他们雇人捞了半个月;楼道里乱停的电动车,他们划了专门的停车区;连小区门禁都换了新的,业主们当时都说“这物业行”。 可这几年,情况变了。物业工作人员私下说:“主动缴费的只有几百户,剩下的得催,催了也不缴。”有知情人士透露,收缴率不到50%。物业不是慈善机构,1200万的窟窿怎么填?于是,绿化养护从每周两次变成每月一次,保洁阿姨从6个减到3个,连保安都开始“兼职”修水管——因为外包的保洁、保安因为工资拖欠直接罢工了。 更扎心的是,物业越“缩水”,业主越不满。去年业委会因为车库乱停车、卫生差罚了物业1万,今年又因为“人员配置不到位”开了罚单。物业在告知函里写得很直白:“项目长期亏损,实在撑不下去了。”这像不像个死循环?物业没钱→服务差→业主更不愿缴费→物业更没钱…… 业主的“委屈”:钱交了,服务呢? 但业主也有话说。住3号楼的王阿姨说:“我家楼下垃圾桶三天没清,夏天味儿大得连窗户都不敢开。”2号楼的小李更气:“上次电梯坏了,打物业电话半小时没人接,最后我自己爬了22楼!”还有业主翻出合同:“他们答应的‘24小时安保’,现在晚上门禁都是开的,谁都能进。” 其实矛盾的核心就俩字:信任。物业觉得业主“欠费不讲理”,业主觉得物业“收钱不办事”。就像白城中院调解的那起物业费纠纷——4位业主因为卫生差拒缴物业费,被物业告上法庭。法官没急着判,而是拉着社区、街道一起调解,最后业主补了钱,物业承诺整改。这说明啥?矛盾不是不能解,关键是得有人“搭个台”,让两边把话说开。 物业撤场后,小区会怎样? 现在最现实的问题是:物业走了,小区怎么办?参考福建温泉湾小区的例子,物业因为欠费撤场后,小区直接“瘫痪”:垃圾堆成山,电动车乱停堵消防通道,电梯坏了半个月没人修,晚上连路灯都不亮。更惨的是房价——有业主想卖房,中介直接说:“这小区物业都没了,谁敢买?” 杭州这个小区现在也在“走钢丝”。按法规,原物业撤场前得选好新物业,可业委会找了俩月,没一家大牌物业敢接。为啥?设备老、物业费低、欠费率高,接手就是亏本买卖。要是年底前找不到新物业,街道只能引入临时托管,但临时物业能管多久?服务质量能保证吗?谁心里都没底。 物业和业主,本该是“一家人” 说到底,物业和业主不是对手,是“搭伙过日子”的。物业要明白,服务是“本”,钱是“果”,先把服务做好,业主才愿意掏钱;业主也得知道,物业不是“万能保姆”,1.8元/㎡/月的物业费,能保基本清洁和安保就不错了,别总拿“别人家物业”的标准来要求。 现在最该做的,是业委会、街道和物业坐下来,把欠费明细摊开,把服务问题列清,定个还款计划,也定个整改时间表。就像荣安物业接手城北宸瀚里小区那样——业主缴费率从5%涨到75%,物业也敢投入资金修设备。这才是“双赢”。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物业和业主的矛盾,到底该怎么解?是靠法规“硬约束”,还是靠沟通“软着陆”?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说不定你的建议,就能帮这个小区找到出路呢! 来源:九派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