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大伙儿给评评理!一位叫杨先生的老哥,给同一家公司吭哧吭哧干了9年,临到离

相约去看海 2025-11-11 07:37:27

朋友们,大伙儿给评评理!一位叫杨先生的老哥,给同一家公司吭哧吭哧干了9年,临到离职了,公司一翻脸,说他这工龄啊,“啪叽”一下,愣给抹掉了4年!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来气。杨先生2016年就进了公司,干到今年9月,本是清清楚楚的9年工龄。可你猜怎么着?公司开出的离职证明先是玩了个“张冠李戴”,把他塞进一个当时还没成立的平台名下,导致社保公积金都缴不了。等他回去要求重开,好家伙,更绝了,公司直接说2020年9月之前的4年不算数,说他是啥“派遣员工”。可杨先生说了,签的合同从头到尾都是和这家公司签的,那两家人力资源公司他连门朝哪开都不知道!这不就是明摆着欺负老实人嘛。 这种“切香肠”似的切分工龄的把戏,可不是个例。有些公司精得很,为了少给你算经济补偿金,或者不想跟你签无固定期限合同,就变着法儿地搞“换签合同”、“拆分工资”这些猫腻,想把你的连续工龄弄断。法院判例说得明白着呢,只要是关联公司之间换着花样让你签合同,工作地点、岗位没变,或者是你非自愿被安排过去的,工龄就得连着算!想靠耍小聪明把工龄“清零”,法律可不答应。 这薄薄一张离职证明,可是咱们打工人的“腰杆子”。上面必须写清楚劳动合同期限、解除日期、工作岗位,最关键的是“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多写一句贬低人的话都可能惹麻烦。公司要是使坏不开,或者像杨先生这样开得不三不四,耽误了你下一份工作或者社保转移,那是要赔钱的! 杨先生的遭遇给咱提了个醒:签字无小事,尤其是离职相关的文件,一定得瞪大眼睛看明白了再落笔。凡是合同、工资条、打卡记录这些能证明你辛苦付出的纸片片,都得当宝贝一样收好。万一也碰上这档子窝心事,别怕,劳动仲裁的大门敞开着,法院也多次给咱们普通劳动者撑过腰。 公司这么干,寒的是员工的心,丢的是自己的脸。算计员工那点养家糊口的血汗钱,这买卖,长远看,亏大发了!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0 阅读:58
相约去看海

相约去看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