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怂了!前几天还叫嚣得凶,转头就急着找补。这是真怕了,还是另有盘算?这出戏,我们得看明白。她那点小心思,藏不住的。 又有声音说,高市早苗既然已经“降温”,强调只是“假设”,我们就不必再穷追猛打。这种看法,恕我不能苟同。这绝非是态度软化,而是一次精心算计的战术性后撤。 我们必须看清,高市在11月10日国会上的那番澄清,充满了文字游戏。她承诺未来避免具体表述,却又坚持不撤回此前的言论。这算哪门子的“找补”? 这不过是想把泼出去的水,用一张纸包回来。她嘴上说着是“假设性回答”,潜台词却是“我没错,只是说的时机不对”。 许多人或许不了解高市早苗。她可不是什么温和派,而是日本政坛极右翼的代表人物,是公认的“安倍继承者”。 她的政治底色,就是对华强硬,妄图修改和平宪法。 指望这样一个人真心悔改,无异于与虎谋皮。她的骨子里,就流淌着军国主义的狂热血液。 参拜靖国神社是她的常态,否认侵略历史是她的惯用伎俩。 因此,她这次的言论绝非偶然的口误,而是其一贯政治立场的必然流露。 从10月23日在APEC晚宴上与台湾地区人员互动,到10月30日向“台独”分子授勋,这是一系列连贯的动作。 这一连串的挑衅,清晰地勾勒出她上台后的执政路线。那就是把台湾问题当作一张牌,一张可以为她谋取政治私利,推动日本军事正常化的牌。 正因为这种危险的图谋被越来越多的人看穿,她才不得不出来“降温”。 她害怕的不是中国,而是其言论引发的国内外巨大反弹,动摇了她本就脆弱的执政根基。 要知道,高市早苗的执政联盟在国会席位并未过半。 她需要不断制造外部紧张,来转移国内民众对经济问题的视线,比如那高达GDP 250%的日本债务。 当一个政客无法解决内部矛盾时,煽动外部冲突便成了最廉价的手段。 高市早苗深谙此道,企图用“台湾有事”的喧嚣,掩盖高通胀下日本民众的痛苦呻吟。 然而,她的算盘打错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发出的“三连问”,字字千钧,直击要害。这不仅是严正抗议,更是划下了不容触碰的红线,彻底粉碎了她的模糊空间。 “想向‘台独’势力发出何种信号?是否企图挑战中方核心利益?想把中日关系引向何方?” 这三问,问的就是日本的国策走向,问的就是高市当局的真实意图。 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与驻大阪总领事薛剑的强硬表态,更是清晰的警告。 这表明中方不仅有外交上的决心,更有实力上的准备,绝不会对任何形式的挑衅坐视不理。 就连日本国内,也并非铁板一块。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和野田佳彦等有识之士,纷纷站出来批判高市“煽动危机”。 他们清楚,将日本绑上“台独”的战车,是何其危险的赌博。 这些内部的反对声音,正是高市早苗急于“找补”的直接原因。她的政治豪赌,在国内已经引发了巨大的政治风险,让她不得不暂时收敛锋芒。 更深层次看,高市的言论也是为了迎合美国的“印太战略”。 她想借“中国威胁论”,换取美国对日本军事松绑的默许。但有趣的是,这次美方却异常沉默,显露出微妙的温差。 美国或许乐见日本冲在前面,但绝不希望被一个不稳定的盟友拖入一场无法控制的冲突。高市的冒进,显然超出了华盛顿的剧本。 我们还必须算一笔经济账。日本90%的石油和每年5亿吨的货物,都要经过台湾海峡这条“生命线”。 一旦这里燃起战火,对高度依赖外贸的日本经济将是毁灭性打击。 在军事实力上,中国海军260万吨的总吨位,与日本的50万吨相比,优势是压倒性的。 高市叫嚣的军事介入,无异于螳臂当车,拿日本的国运做赌注。 所以,正因为“降温”是虚,挑衅是实;正因为这种“切香肠”式的伎俩危害巨大,我们才更要大声疾呼,正本清源,揭穿其伪善面目,虽千万人吾往矣! 高市早苗的行为,本质上是对《中日联合声明》等四个政治文件精神的公然背叛。 她企图用日本的国内法,凌驾于庄严的国际承诺之上,这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严重挑衅。 我们决不能因为她一时的退缩就放松警惕。恰恰相反,这证明了“以斗争求团结”的正确性。 正是我们的坚决斗争,才换来了她的“澄清”。 因此,我们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对于这种两面三刀的政客,任何幻想都是不切实际的。 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用实力和决心,彻底打掉日本右翼势力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历史的教训殷鉴不远。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 日本曾对台湾进行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这段历史罪责不容忘却。 谁妄图重蹈覆辙,必将付出惨痛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