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出了名,不止美国,全世界都知道了。东方大国于2025年11月5日宣布,决定从11月10号开始,暂时停止对美国那部分24%的额外关税征收,但原本10%的基本税率还会保留,这个调整涉及大豆、小麦和鸡肉这些美国主要出口农产品,都是我们平时吃饭生活常会用到的东西,表面上看像是中方做了让步,实际只是把之前多收的那部分税先缓一缓。 不少人一看到“暂停额外关税”几个字,可能会下意识觉得这是松了口。毕竟之前贸易往来里,关税高低都是实打实的态度,突然把24%的额外部分停了,难免让人多想。但往国际粮市上扫一眼就清楚,这哪是让步,分明是把账算得门儿清之后的务实选择。 现在全球粮食市场乱得像一锅刚掀盖的粥,没个准头。俄乌那仗打了四年,黑海粮食通道就没踏实过,一会儿通一会儿断,乌克兰的玉米本来是不少国家的稳定补给,现在出口量直接少了快四成。 俄罗斯的小麦倒是有货,可运出去的成本涨了三成,等于平白无故多掏不少钱,买家都得掂量掂量。 这边欧洲粮仓出问题,南美那边又掉了链子。巴西作为全球大豆的主要供应方,今年赶上了罕见的旱灾,地里的大豆缺水缺得厉害,植株长得矮,豆荚也干瘪,2025年一减产就是1200万吨。 这么大的缺口一出来,国际大豆价格立马往上冲,直接飙到了每吨600美元,比之前翻了不少。 咱们国内对这些农产品的需求一直很稳,超市里的豆油、面粉,食堂里的鸡肉菜,都离不开这些原料。要是国际价格一个劲涨,国内的加工企业成本就得跟着涨,最后还是会影响到日常消费。 之前加那24%的额外关税,是针对美方贸易保护的反制手段,现在暂时停了,核心是为了给国内市场“降压”。 美国这些农产品刚好能补上一部分缺口,暂停额外关税后,进口成本降下来,榨油厂收大豆、面粉厂进小麦的压力就小了,老百姓买相关食品的时候,价格也能更稳当。 这不是求着买,而是刚好互补,咱们需要稳定的供应,美国农户也需要靠谱的市场,本质上是各取所需。 别光盯着停了的24%,那10%的基本税率还稳稳地立在那儿。这就把底线划得很清楚,不是无原则妥协。 额外关税本来就是“临时调节阀”,现在国际粮价特殊,先把阀门松一松,等市场稳了,或者美方再搞小动作,随时能调回去。真要是想让步,直接把税率全免了多省事,犯不着留这“后手”。 美国那边说不定还在偷着乐,觉得是自己的施压起了作用,甚至可能琢磨着要趁机抬价。可他们要是真这么想,就太天真了。 他们该好好看看巴西的旱灾报告,看看黑海通道的航运数据,不是咱们非买不可,是现在他们的粮刚好能帮咱们平抑成本。真要是国际粮市风平浪静,巴西大豆丰收,这24%的关税说不定还得加码。 而且美方得清楚,他们的农产品能进中国市场是福气。咱们的市场这么大,以前多少国家抢着要配额,美国能靠这些农产品赚走不少钱,全靠咱们念着供需平衡的情分。 现在只是调整下关税,他们就该偷着庆幸,别真把这当成可乘之机。要是这会儿飘了,想借着涨价或者在其他领域搞小动作,那暂停的关税分分钟能恢复,到时候他们的粮卖不出去,哭都没地方哭。 说穿了,这步棋走得特别稳,既照顾了国内民生需求,又没丢了贸易谈判的筹码,还顺便给国际粮市递了个信号——咱们是负责任的买家,不会因为贸易摩擦就不管全球粮食供需。 反观有些国家,一遇到问题就搞保护主义,要么限制出口要么抬价,跟咱们比起来,格局一下子就拉开了。 现在的国际市场,早就不是谁能单方面说了算的。咱们有选择的余地,也有兜底的底气,暂停那部分关税,只是根据实际情况做的灵活调整。 美方要是拎不清,真把这当成咱们的“软肋”,最后吃亏的肯定是他们自己。毕竟过日子也好,做贸易也罢,踏实做事、算明白账,比啥都重要。 参考资料:直新闻《国务院:对美关税调整,一年内暂停24%,保留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