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最近来中国看了全运会开幕式,说了句挺实在的话。她说:“中国是国际体坛真正的强国。” 考文垂可不是外行,作为曾经的奥运游泳冠军,后来执掌国际奥委会,见多了全球各国的体育发展现状,她的评价绝不是看个热闹、说句场面话。 她眼里的 “真正强国”,压根不是靠一两块金牌撑场面,而是中国体育那种全方位、深层次的硬实力,是几十年攒下来的底气,更是刻在全民骨子里的热爱。 先说说竞技体育这块,中国早就不是当年 “零的突破” 时的追赶者了。 从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射落中国奥运首金,到后来历届奥运会金牌数稳居前列,跳水、乒乓、体操这些 “梦之队” 常年霸榜,让世界看到中国选手的顶尖实力。 更难得的是,以前的短板项目也一个个实现突破:苏炳添跑出 9 秒 83 打破亚洲纪录,把中国速度刻进奥运赛道;张雨霏在泳池里狂揽金牌,让世界见识中国泳军的爆发力; 还有田径、自行车、帆船等项目,越来越多的中国选手站上奥运领奖台,这种全面开花的态势,可不是一时突击能做到的。 而全运会作为国内最高级别赛事,开幕式上展现的赛事组织能力、运动员的精神风貌,还有背后完善的选拔培养体系,都让考文垂直观感受到了中国竞技体育的深厚底蕴。 更关键的是,中国体育的强大,从来不止于专业赛场。“真正的强国”,强就强在全民参与的基础上。 现在不管是城市里的公园、社区,还是乡镇的文化广场,健身器材随处可见,早晚总能看到锻炼的人群:大爷大妈们跳着广场舞、打太极,年轻人扎进健身房、跑起马拉松,小朋友们在球场里踢足球、打羽毛球。 每年全国各地举办的群众体育赛事多到数不清,从社区级的趣味运动会到全国性的业余联赛,参与门槛越来越低,大家对体育的热爱越来越浓。 这种全民体育的氛围,不是靠政策硬推出来的,而是几十年慢慢培养起来的。 从学校里重视体育课、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到社会上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体育产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人把运动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这才是中国体育最坚实的根基。 还有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是肉眼可见的进步。 北京奥运会的鸟巢、水立方至今还是全球顶尖的体育场馆,杭州亚运会的场馆赛后全面向公众开放,还有各个城市新建的体育馆、游泳馆、健身步道,甚至偏远地区的学校都配齐了基本体育设施。 这种投入不是为了办一次赛事、拿一次成绩,而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参与到体育中来,让体育真正融入生活。 考文垂作为国际奥委会主席,自然明白,一个国家的体育实力,不仅要看赛场上的金牌数,更要看民众的参与度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度,而这些,中国都交出了满分答卷。 考文垂的这句话,是对中国体育最中肯的评价,更是咱当之无愧的荣誉。 这份强大,是一代代体育人默默付出的积累,是国家对体育事业持续投入的结果,更是亿万国人热爱体育、参与体育的必然。 中国体育从来没追求过 “唯金牌论”,而是在竞技体育和全民体育之间找到了完美平衡,既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力量,又让体育成为提升全民身体素质、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 说到底,“国际体坛真正的强国” 这个称号,中国受得起。 它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还会有更多人爱上体育、参与体育,中国体育也会在更强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