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韩国华人表示,韩国人的工资是中国人的八倍,中国人有什么资格嘲笑韩国,首先不可

巴斯历史集世界 2025-11-12 15:06:42

一位韩国华人表示,韩国人的工资是中国人的八倍,中国人有什么资格嘲笑韩国,首先不可否认的是韩国人的工资确实是中国人的几倍,但达没达到八倍,这个还真不一定,毕竟现如今韩国人的平均工资大概就是1万多人民币,根本没有达到八倍,而且更重要的是韩国的物价是中国的几倍,难道这些韩国华人心里没点数吗? 韩国统计厅2024年的数摆得清清楚楚,全国打工人平均月薪税前约1.98万人民币,听着是不是挺阔气?可扣完个税、社保这些“必缴项”,真正能揣进兜里自由支配的,也就1.5万出头。 咱们国内呢?一二线城市的技术工、互联网公司专员,月薪过万早就不是新鲜事;就算是三四线城市,踏实干几年的销售、技工,月薪七八千也很常见。这么实打实一算,差距撑死了一两倍,哪来的八倍这么玄乎? 说句实在的,工资这东西从来不是“数字越大越牛”,得看它能换多少柴米油盐。那位华人朋友怕是只盯着韩国工资条,没逛过当地的超市。 在韩国,一瓶普通矿泉水要七八块人民币,咱们这儿超市两块钱随便拿,路边摊一块钱就能解渴;街头一碗最朴素的拉面,加税要五六十,分量还只够塞牙缝,咱们这儿二三十块的牛肉面,肉多汤浓,不够还能免费加面。 更别提蔬菜水果了——韩国人买生菜是按“颗”算的,一颗就十块,葡萄论“串”卖,一串动辄上百;咱们这儿超市促销时,几十块钱能拎回一整袋,顿顿有肉有菜都不心疼。光看工资数字,韩国是高,但架不住每一分钱都得掰开花。 住房更是把韩国人的高工资“吞”掉大半。首尔市区一套四十平的小公寓,月租金就得五六千,这还不是最坑的——韩国特有的“全租房”制度,要先交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保证金,这笔钱对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比登天还难。 很多人没辙,只能租“半地下”,潮湿阴暗不说,下雨还怕被淹,电影里的压抑场景,都是他们的日常。 咱们国内就算是北上广,合租单间租金大多在两千到四千,没有离谱的保证金,普通上班族攒几个月就能安顿下来;要是回二三线城市,月薪五千都能租到宽敞的两居室,阳台晒着太阳,厨房飘着饭香,这份安稳,是韩国高工资换不来的。 那些看不见的“隐性成本”,更能把工资的水分挤干。韩国的教育内卷到变态,从幼儿园就开始报补习班,一个月辅导费就得花掉工资的三分之一,普通家庭光养孩子就快被压垮。 医疗也不省心,虽然有医保,但稍微复杂点的治疗就得多掏钱,感冒去趟医院,几百块就没了,住院更是分分钟掏空积蓄。 咱们国内有医保兜底,公立幼儿园收费亲民,中小学课后服务还能帮家长减负,这些不用花钱的“福利”,其实都是生活质量的底气。 更别说韩国打工人的“血汗代价”。他们的加班文化全球出名,2024年数据显示,不少行业每月加班超五十小时,年轻人加班到深夜是常态,周末都不敢关手机。 青年失业率也在涨,15到29岁失业率飙到5.5%,很多大学生毕业只能做临时工,没社保没保障,生怕被裁员。 咱们国内虽有压力,但就业选择多,就算在大城市累了,回老家开个小店、考个体制内,都是出路;不用像韩国年轻人那样,被“职场等级制”压着,被失业焦虑缠着。 真要论“资格”,国人从来没觉得自己比谁高人一等,只是不认同“工资高就啥都好”的歪理。 韩国在电子、汽车产业的成就值得尊重,但这和普通人的生活是两码事——拿着1.5万的月薪,吃碗面都要算计,租房子要赌上全部积蓄,加班到深夜还怕丢工作,这样的“高工资”,真的值得羡慕吗? 过日子是算总账,不是比单个数字。咱们国内收入在涨,物价稳得住,不用为一顿饭、一瓶水斤斤计较,不用为房租掏空家底,只要踏实干,日子就有奔头。 这种安稳和底气,比虚高的工资数字金贵多了。 那位韩国华人要是真在两边都生活过就该知道,衡量生活好不好,看的不是工资条上的数字,是钱包里的余钱,是脸上的笑容,是心里的踏实——这些,从来都不是“八倍工资”能简单衡量的。

0 阅读:55
巴斯历史集世界

巴斯历史集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