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终于大白!奥巴马一语道破美国三十年最大困局:不是搞不定中国,是中国根本不上套!美国霸权的大戏,这次似乎真的找不到主角了。 这盘大棋,美国原本以为自己稳操胜券。毕竟,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华盛顿导演的“帝国崩溃”剧本,上演得是如此娴熟,几乎从未失手。 当外界还在惊叹于美国如何兵不血刃地让一个超级大国轰然倒塌时,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一套精密至极的“绞杀”体系早已被美国玩到了极致。 想当年,苏联的红色铁流何其雄壮。但美国根本不与你硬碰硬,而是选择从你最虚弱的环节下手。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招招致命。 地缘上,美国牵头成立北约,像铁链一样在苏联西部边境越收越紧。同时,通过“马歇尔计划”扶持西欧,构筑起一道密不透风的经济与意识形态防火墙。 经济上,更是釜底抽薪。美国先是成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联合十七个国家,对苏联实施了上万种物资的禁运,小到精密仪器,大到军事装备,几乎无所不包。 这直接导致美国对苏出口额从1948年的2700万美元,雪崩式地跌至1952年的1.5万美元。这哪里是贸易,这分明是窒息。 最狠的一招,是1980年代联合沙特,将国际油价从每桶30美元直接打压到12美元。 依赖石油出口的苏联,每年因此损失超过百亿美元,经济命脉被瞬间掐断。 与此同时,一个看似天马行空的“星球大战计划”,成功诱使苏联投入数千亿美元,卷入一场耗尽国力的军备竞赛。 最终,苏联军费开支占GDP比重超过惊人的三分之一,而国内民生凋敝,货架空空如也。 当内部的离心力与外部的压力达到临界点,这个庞然大物便在没有一声枪响中解体了。 美国几乎是以教科书般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何为“不战而屈人之兵”。 即便是对自己的盟友,美国也从不手软。1980年代的日本,经济如日中天,大有买下整个美国之势。华盛顿再次祭出了相似的剧本。 一纸《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大幅升值,日本出口企业的利润瞬间被吞噬。 紧接着,《美日半导体协议》出台,对东芝等巨头挥下制裁大棒,日本引以为傲的半导体产业全球份额从50%的高峰直接腰斩。 资本在实体经济中无利可图,便疯狂涌入房地产和股市。 东京的地价可以买下整个美国,日经指数冲上近四万点的巅峰。泡沫吹到极致,剩下的只有破裂。 随着1990年代泡沫的崩溃,日本经济增速从两位数跌至冰点的1%,从此陷入了漫长的“失去的几十年”,彻底“躺平”。 从苏联到日本,美国的套路清晰可见:地缘围堵、经济绞杀、科技封锁、内部渗透。这套组合拳,几乎成了美国维持霸权的“万能钥匙”。 然而,当这把钥匙试图去开中国的门时,却发现锁芯的构造完全不同。 三十年来,美国用尽了浑身解数,却始终无法将中国拖入它早已写好的剧本。 为何这套屡试不爽的组合拳,到了中国这里却彻底失灵了? 奥巴马的感慨,其实点出了问题的核心:不是美国不想下狠手,是中国连“交手的套路”都没按美国的剧本走。 首先,中国巧妙地避开了军备竞赛的巨大陷阱。 苏联的教训太过深刻,中国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和美国比拼航母数量或是核弹头规模。 中国的军费占GDP比重长期稳定在1.5%以下,远低于美国3.2%的水平。省下来的钱,全部投入到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之中。 军事上,中国专注于发展“不对称战力”。 当美国还在炫耀其全球部署的航母战斗群时,中国的东风系列导弹、歼-20战机等力量,已经让任何潜在的干预变得代价高昂。 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策略,让美国的军事优势无处发力。 并且,在经济上,2023年,中国GDP高达129万亿元,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5%。 这种“内循环为主,双循环促进”的模式,让任何外部封锁的效果都大打折扣。 更重要的是,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平台,中国正在构建一个全新的、更加包容的国际合作网络,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美国“印太战略”的围堵效果。 在科技领域,美国的封锁甚至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反效果。 华盛顿对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的极限施压,非但没有扼杀中国科技,反而成了中国技术自立的催化剂。 美国的制裁,就像一所压力巨大的“特训学校”,硬生生把中国逼成了全能型选手。 最根本的一点,在于意识形态和治理模式的稳定性。 美国“和平演变”的剧本,在苏联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其内部早已人心浮动,社会共识瓦解。 但中国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脱贫攻坚、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让数亿人摆脱贫困,让高铁网络遍布全国,让电子商务通达乡村。 这种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构筑了最坚固的社会认同感,让西方的价值观渗透无隙可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