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等自媒体连续辟谣康熙身世?其实,它们搞“血统论”已很多年了,但当大伙学习他

地缘历史 2025-11-12 17:45:57

新京报等自媒体连续辟谣康熙身世?其实,它们搞“血统论”已很多年了,但当大伙学习他们好榜样,仅仅只玩一次,他们就急眼受不了,惶惶不可终日。哎!玩不起就不要玩嘛!   说到底,这事还是出在2025年11月初。   一开始不过就是一条“康熙可能是洪承畴儿子”的八卦帖。   微博、小红书、B站上,热搜词一个接一个冒出来,什么“洪熙”“狸猫换太子”,连“洪姓朋友晒身份证说自己是皇亲国戚”的段子都来了。   有人玩得起劲,有人开始一本正经地考据,热闹得跟过年似的。   可问题来了,热度刚起来,新京报就跳出来辟谣了。   不是一般地辟谣,是那种“专家+基因+历史+政治”的组合拳,打得网友一脸懵。   你说人家是洪家的,结果你急着证明他是爱新觉罗的?咱就是说,真有这么较真过刘邦是不是苗族、朱元璋是不是回回?   说到这你可能以为这事就结束了?其实没那么简单。   媒体一辟谣,反倒把这事往大了推。有人开始扒旧账,说你新京报好像只在清朝血统问题上特别敏感。   秦始皇被说成女真你没吭声,朱棣被说成元顺帝儿子你也没回应,怎么一提清朝你就急得不行?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老毛病,叫“双标血统论”。   你看,以前各种“血统猜疑”遍地是:说唐朝是鲜卑建的、说汉朝是苗族的、说宋朝是沙陀族立的……   有媒体还出过那种标题党书,《你不可能是汉族》,还真有人当真。   结果现在轮到清朝被质疑,媒体突然摆起“血统纯正”的架势,专家、教授、DNA全上了,连康熙他祖宗努尔哈赤的Y染色体都给扒出来了。   说穿了,别人质疑汉族皇帝那叫“学术自由”,你质疑清朝血统那就成了“政治错误”。   这事要真讲基因,也不是谁说了就算。专家严实说了,清皇室后代做过DNA检测,确实是C2b1a2b1-F14751,跟努尔哈赤一脉相承。   但问题是,你要拿这个说话,那就请一视同仁,别遇上朱元璋就闭嘴,轮到康熙才开始讲科学。   更讽刺的是,清朝“血统”本来就是个很模糊的事。比如康熙的母亲佟佳氏,她家其实是汉军旗,祖上就是汉人转的旗。   你说这算不算“混血”?那现在那些自称“格格”“正黄旗后裔”的明星,是不是也该接受DNA检测才能自证身份?   说到底,康熙是不是洪承畴的儿子,当然是假的。历史资料摆在那里,《清实录》《起居注》都写得清清楚楚,哪来的狸猫换太子。   洪承畴死的时候康熙都十一岁了,还能换?就算真换了,难道满朝文武没人发现?把清朝官僚体系当傻子也太儿戏了。   可问题是,这件事的争议根本不在“真假”,而在“谁有解释权”。   你可以用文学、艺术、八卦、影视去解构汉族历史,可一碰清朝就开始立规矩、划红线,网友当然不服。   说白了,这事跟历史没多大关系,跟身份焦虑、文化认同、流量机制全都有关系。   有人说网友是“猎奇”,其实不全是。更多的人是在借这个事,反问一句:为啥同样是编故事,别人能编康熙不能?   为啥别人能玩身份、玩旗人、玩格格,我们就不能说说康熙是不是洪承畴的儿子?   还有人说这是“去历史化”,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你看赖清德那事,自己说要“抛弃血统”,结果别人一说他福建漳州祖籍,他立马急了,说“不要搞血统攻击”。   这不是双标是什么?   说到底,血统从来不是科学问题,而是情绪问题。   你可以用科学去辟谣,但你不能用科学去压制讨论。   更不能一边用“文化认同”定义汉族,一边又用“基因纯度”捍卫清朝皇室。   历史不是你家的,解释权也不是你说了算。   这事的发展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媒体如果真想让人信服,就别选边站。身世八卦这种事,最好别玩双标。   想批评“洪熙”传闻没问题,但也请你回头看看,过去你们怎么对待“刘邦是苗族”“朱棣是蒙古人”的。玩得起才叫媒体,玩不起就别端着。   你可以不信那段子,但你不能只信自己那一套。历史不是谁的私产,血统更不是谁的护身符。   这年头,谁都能被调侃一把,连康熙都不例外。只要你自己没鬼,怕什么狸猫换太子?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