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芯片封锁失败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如何在逆境中崛起?
随着5G时代的来临,华为等中国企业的强势崛起,无疑给美西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他们为了维护自身在科技领域的“霸主”地位,不惜在半导体领域掀起一场“芯战”,试图通过断供和脱钩等极端手段,遏制中国科技的迅猛发展。
事实却证明,美方的这种霸权行径注定是徒劳无功。在“芯战”初期,尽管外界对中方的前景普遍持悲观态度,认为中国半导体产业链不完善,长期依赖进口,难以抵挡美方的打压。但华为等中企并未屈服,反而逆境中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经过三年的蛰伏与努力,华为成功突围封锁,一年内两度发布性能显著提升的麒麟芯片。这一重大突破不仅彰显了华为在芯片领域的研发实力,也为其他中企树立了榜样。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降低对美芯的依赖,推动自主创新。
与此同时,美方对华为的打压反而激发了中企的斗志。他们纷纷认识到,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摆脱受制于人的困境。因此,中企在半导体领域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反观美半导体市场,由于芯片规则的限制,高通、英特尔等巨头无法自由出货,损失惨重。美方的围追堵截不仅未能遏制中国科技的进步,反而激发了中企的自主创新能力,可谓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面对这种局面,美方显然并未吸取教训。近期,他们再次发起第三轮出口管制,将140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重点打压半导体制造设备领域。然而,这种做法注定是徒劳无功的。
因为早在两年前,美方就已经联合日、荷实施了三方协议,限制光刻机等先进设备材料对中国市场的出口。尽管ASML、东京电子等日荷企业受到美国配件与技术的影响,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遵循芯片管制规则,但他们并不愿盲目跟随美方的脚步。
在绝对的利益面前,这些企业开始寻求与中方的合作机会。例如应用材料和德州仪器等美国企业,就通过各种方式向中企提供管制清单上的设备和材料。他们深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商机。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半导体设备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北方华创、中微半导体等供应商在业内崭露头角,他们的产品不仅性能优异,而且价格合理,深受市场欢迎。这些企业的崛起让国外设备巨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因此,尽管美方不断升级出口管制力度,但ASML等供应商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却出现了大幅增长。他们深知,如果不想尽一切办法把产品销售到中国,空出的市场份额将会被迅速填补,未来将更加没有机会。
在这种背景下,美方的出口管制措施可谓是形同虚设。中国企业在芯片领域的突围和外企的冒险合作共同构成了对美方霸权行径的有力回击。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2024年前11个月时间里,中国芯片出口规模已经突破了万亿大关。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强大实力,也预示着美方在“芯战”中的败局已定。
他们不仅会遭到中方的“反制”,那些被芯片规则束缚的外企同样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反制”。这场“芯战”的最终结果已经显而易见:美方注定是徒劳无功、败局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