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实力惊人?美国院士称其等于4个顶尖公司之和,你相信吗?
前沿导读
美国科学院院士朱敬一在访谈中表示,如果你要在美国或者西方世界中,找到一个公司类似于华为的话,那么下列公司要合并。第一个是高通、第二个是苹果、第三个是英特尔、第四个是爱立信。
爱立信是通讯业务的基础,华为有这个基础;苹果、高通有芯片设计业务,华为也有芯片设计业务;高通和苹果不涉及芯片制造,所以还需要加上英特尔这个制造板块,但中国厂商现在属于同时拥有芯片设计与制造的能力。
如果你真的要找一个公司跟华为匹配,你大概要把美国所有的大企业还有欧洲的大企业全部加在一起才行。
中国企业的技术发展
在这些美国企业当中,水平最高的是英特尔。早期英特尔依靠着存储器技术发家,随后在格鲁夫的领导下砍掉存储器业务,专注于通用CPU的设计制造。
英特尔的技术壁垒是x86的CPU架构生态,并且依靠x86架构,逐步发展出多核处理器和多线程技术。在2011年,英特尔还引入了Sandy Bridge架构,开启了高性能处理器的新时代。此后,英特尔不断优化其架构,引入如Hyper-Threading(超线程技术)和Turbo Boost(睿频加速技术),进一步提升处理器性能。
超线程技术是英特尔提升芯片性能的一种手段,允许单个物理核心同时执行多个线程。
通过将一个物理核心虚拟化为两个逻辑核心,操作系统可以将多个线程分配到同一个物理核心上,从而更高效地利用CPU资源。超线程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当一个线程等待数据加载时,另一个线程可以继续执行,从而提高整体吞吐量。
这种超线程技术,相当于用功耗来换取CPU性能的提升,一直都是用在电脑CPU上面的。因为电脑端放置芯片的空间尺寸大,可以随时通过拆机更换零部件的方法来提高芯片的散热效果。
但是手机、平板等产品的内部空间小,各零部件的堆叠密度高,无法对散热进行大幅度的改装,所以并没有手机SOC的设计企业愿意在手机芯片上面加入超线程技术,除了华为。
华为的超线程技术同样基于同步多线程(SMT)的原理,允许单个物理核心同时处理多个线程。例如,华为的麒麟9000s处理器支持超线程技术,其8个物理核心可以支持16个线程,从而提升多任务处理能力。
英特尔的超线程技术,可以为多线程应用带来10%-30%的性能提升。然而,这种性能提升并非线性增长,因为逻辑核心共享物理核心的资源,当多个线程同时需要相同资源时,性能提升会受到限制。此外,在某些特定工作负载下,超线程可能会导致性能下降。
华为早期的超线程芯片,在发热上面确实较为严重,而且使用体验欠佳。但是在华为推出鸿蒙next系统之后,对软件生态进行了重构,也同时优化了超线程芯片与性能释放的能耗比。
使用者可以通过SharedArrayBuffer实现跨线程共享内存,确保线程间的数据一致性和线程安全。这种机制与超线程技术相结合,使得多线程任务能够更高效地协作,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目前来说,华为是第一家在手机芯片领域支持超线程技术的企业,并且有在这个技术领域持续发展下去的趋势。
国内外技术对比
同样的,苹果的优势就是芯片设计。
由于苹果的芯片内部没有基带,所以仿生芯片在技术集成上面是要远差于华为的。但是苹果的芯片架构是纯自研的产物,再加上自主封闭的iOS系统,让苹果多年以前就已经实现了生态闭环。
华为目前已经开始大幅度追上了苹果的技术进步,最新的麒麟芯片已经把所有的核心全换成了自主技术的泰山架构,GPU换成了马良920,基带则是最新的巴龙基带,支持5.5G高速传输。
在通讯领域,英特尔早就已经将基带业务全盘打包卖给了苹果。苹果也推出过几款搭载英特尔基带的产品,但是信号体验很差,远差于高通基带。
而高通在芯片设计、通讯基带上面的发展一直都跑在最前面。但是从5G时代开始,高通的发展速度开始逐步慢于华为了。
根据2021年的数据显示,华为的通信产业专利申请总量为60690项是华为近几年申请数量最多的时期,而同期的高通为33979项。此外,华为的PCT专利申请量也远超高通。
不过由于受到美国的制裁,华为在专利市场价值上面要差于高通。根据2022年的数据显示,高通的通信设备制造行业专利总价值为144.39亿美元,是华为的6倍多。
而且高通还负责设计手机芯片,可以顺利的交给三星、台积电等国际先进的晶圆厂进行制造。华为由于受到制裁,拿不到最先进的设备,只能依靠国内的产业链进行生产制造。
爱立信是主营国际通讯业务的企业,主战场是网络通讯的软硬件技术。
根据Omdia的统计,2023年华为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包括基站等)的份额达到了31.3%,位居全球第一。 爱立信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的份额为24.3%,位居第二。
但是爱立信在北美地区的市场占比达到了32%,在欧洲和拉美市场占比加起来达到56%,在中国市场的占比仅有14%,爱立信在国际市场上面优势明显。
而华为在中国的通讯市场当中,占据了将近58%的市场份额。如果再算上中兴和大唐,三家通讯企业一共占据了中国92%的基站市场,爱立信和诺基亚平分剩下的8%,华为在中国市场上面的优势明显。
爱立信的技术演进相对保守,更注重从4G到5G的平滑过渡,强调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5G RAN产品组合较早推出,支持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技术,但在Cloud RAN和MEC(多接入边缘计算)方面的布局相对较小。
而华为的技术策略更为激进,强调从4G到5G的快速演进,特别是在大规模MIMO和Cloud RAN技术上投入较大。华为的5G解决方案在性能上表现出色,例如在SA(独立组网)模式下,单小区下行峰值可达14.58Gbps。
爱立信是早期3GPP通讯标准的参与者与制定者之一,在3G、4G领域有着强势的专利壁垒,但是在5G的发展当中,优势逐步被其他企业夺走。华为在SEP数量以及5G标准贡献方面,位居全球首位。除此之外,还涉及手机、芯片设计、辅助驾驶等其他方面。
华为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于业务广泛,主打的就是一个技术联动。
依靠通讯业务带来的基础,发展手机业务与芯片业务。在半导体产业有了技术基础,可以去发展辅助驾驶等其他的相关产业。相对于其他业务单一的企业来说,华为的优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