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记忆之一(王立新)1984年,我17岁,在当时的四川省重点中学重庆市第一中

静白谈社会 2023-06-06 23:17:03

高考记忆之一(王立新)

1984年,我1 7岁,在当时的四川省重点中学重庆市第一中学,以文科生身份参加高考。

我们那个时代大学升学率大约只有5 %左右,能上重点大学的只有1 %,而且是先填志愿再考试。所以在正式高考之前,各中学都会有模拟高考考试,给你填志愿先摸个底,作为填报大学的重要依据。我们全班有五十多个同学,我平常的成绩排名大致在25到30名之间。数学英语差,语文和历史的成绩比较突出。

模拟考试成绩出来,我才考了450多分。当时总分是640分(语文、数学各为120分)。按这个成绩水平我上重点大学肯定没戏了,心情一落千丈。

于是做了最坏的打算,填报了四川省边远地区的南充师范学院哲学专业作为自己普通大学的第一志愿来保底。重点大学的第一志愿我填的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的哲学专业。原因是上师范大学不仅免学费,而且每个月有十八元钱的生活补贴。我本身对哲学很感兴趣,平常就看了老子、王阳明、卢梭、萨特、尼采、黑格尔、海德格尔…的书,虽然一知半解,但觉得哲学很玄,高大上,与人吹牛的时候冒出几句大师格言和观点,很有面子,虚荣心能得到充分的满足。

记得有一次上政治课,为了显示自己读书多,我故意向上课的黄慧灵老师提问:

“您如何评价亨利. 柏格森写的《论意识的即时性》,直觉是不是真的比理性更能把握生命的本质?作为哲学家,他凭什么能得诺贝尔文学奖?”

(另一位哲学家、存在主义的大师萨特也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更牛的是,他拒绝接受这个“来自官方的荣誉”。)

黄慧灵老师长相酷似周恩来,英俊。

不仅口才了得,而且很有风度和雅量,他很诚恳地回答我说,他没有研究过柏格森,无法评论,课后他会去了解这个哲学家,到时候我们可以再来讨论。这种为人师表的谦和态度令我记忆深刻。几十年后我返校作为84级毕业生代表演讲时,专门旧事重提,并且引用了柏格森本人的名言当面向黄老师表达了内心的敬意:

“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之后的产物。”

其实,我选哲学专业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个人深信学哲学肯定不会被分回乡下工作,很容易在城里坐办公室,当干部。同时,我认为如果能去上海读大学,可以开阔眼界,见大世面,作为文科生,选择读书时城市比选大学重要多了。

离高考的日子近了,我们越来越焦虑。

有一天晚自习后,班主任青含国老师,忽然叫上了我们几个模拟考试成绩不太好的同学,神神秘秘的带我们去校园某个僻静的角落,用手电筒照着几棵并不高大的植物让大家仔细看看。我完全是一头雾水,对着这几株植物看了好几分钟,猜不出老师是什么用意。末了,平时十分严厉的青老师终于开口说道:“这是铁树开花了!我在一中教书十几年,从来没有见过这几棵铁树开花。千年的铁树能开花,这是难得的好兆头啊,说明我们一中今年的高考肯定比往年好,你们几个高考肯定没问题。我们的模拟考题量大,偏难。等到正式高考,你们的成绩都会增长五、六十分….”

当时我心里虽然得到了某种安慰,但对高考成绩能多出几十分还是不太相信的。(待续)

0 阅读:4
静白谈社会

静白谈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