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间,日本公布“异次元少子化”对策:儿童补贴对象从到初中生为止,延长至高中生为止。0-2岁,每人每月补贴1.5万日元(768RMB),3岁到高中毕业为止,每人每月补贴1万日元(512RMB)。从第三胎开始,0岁到高中生毕业为止,每人每月补贴增加至3万(1536RMB)。
岸田文雄在记者会上,还特意算了一笔账:如果你家有三胎,那么合计就可以拿到1100万日元(56.3万RNMB)的儿童补贴。并称这次对策之所以如此用力,因为这是日本拯救“少子化”问题最后的时间窗口。
安倍之前说过一段话,大致意思是:我自己的家庭就没有孩子,我们的政策决定不了谁家生,谁家不生。政策的目的是让想生孩子的家庭,可以更安心地生,更有保障地生。
其实不能说日本的育儿家庭不够努力“造娃”,平均育儿家庭的孩子数量1.7人,这个水平在世界范围内都不算低。重要的是育儿家庭比例只占到家庭总数的2成。20-30岁的日本男性中,7成的人没有配偶者或情侣(日本女性的这个比例为5成)。另外20-30岁男性中,还有4成的人没过约会经验。
把政策资源完全倾斜于处于末端的20%育儿家庭,这样做的结果是增税。而增税的对象中,8成以上又是没有孩子的家庭。造成这些家庭压力更大的结果,会不会进一步拉低整体的恋爱结婚率呢?
”异次元少子化”对策不应是所有家庭之间,简单的“零和游戏”。要尽量发挥出1+1>2的效果,至少不能是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