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四种态度(王立新)
一个社会有三大底线:
司法守卫公正、医疗保障健康、教育培养未来。
这三个领域烂掉了,社会就没希望了。
教育的核心又包含三个方面:“思维能力的拓展、处世态度的形成、知识技能的掌握。”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既不重视思维训练,也不关心态度的修炼,一味用死记硬背标准答案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甚至连实用的动手技能都被忽略了。
那么态度是什么?
态度就是你如何评价自己,如何评价别人,如何处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苏联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经说过,人之所以会变成他自己,是以他人作为参照系来对照自己的行为后果。因此,态度是把握人类各种关系的判断标准和参照尺度。
人与世界的主要关系包含了什么?
第一是人跟自然是什么关系,第二是人跟人是什么关系,第三是人和组织是什么关系,第四是你的心灵与肉体是什么关系。这些关系之间如何达成动态平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代表了个人的世界观,代表了一个人的价值观,代表了一个企业的核心理念和企业文化。
实际上通过化繁为简,人类一共有四种最基本的处世态度:
第一种基本态度叫“我能。你不能”。这种态度重在肯定自我,否定他人。从正面来看就是属于自信的人生态度。但是从负面角度看,只要往前走一小步,夸张一点这种态度就成了自大和狂妄。用俗语评价就是“自大一点,人人讨厌”,因为狂妄之徒散发出的是“臭”味。拥有这种人生态度的人具有强烈的攻击性,希望能够征服别人,改变世界。这种态度关键是难以把握“自信”与“自大”的区别。实际生活中就应该是肯定自己,但不要去否定别人,不能把自信建立在别人的自卑之上。对一个企业而言,就是在肯定自己的时候,不要去刻意攻击自己的市场竞争对手。
第二种基本态度叫“我不能。你能”。从正面的角度来看,这种态度叫谦虚,从负面的角度来看,这叫自卑。其实,持这种人生态度的人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自己真的“不能”,客观上勇于承认别人“你能”。知道自己“不能”去做哪些事,能够扬长避短、有选择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这种态度应该点赞。当然也可以是知道自己不能,然后向别人学习,争取最后超越别人,这就叫“知耻而后勇”,也是人生的自我激励。
第二种情况是受到挫折之后的自卑,完全丧失了信心,破罐破摔。认为对方什么都能,自己什么都不能,最后成为扶不上墙的“阿斗”。
还有第三种情况是自己“很能”,但是为了表示谦虚,或者是为了欺骗对方而故意示弱,作为一种处世和竞争的谋略,这是智慧。
第三种基本态度是“我不能,谁也别想能”。这就叫作本·拉登同归于尽的、自杀式袭击的人生态度 ,也是人类最坏的处世态度:无底线,不求回报,只要能搞死对方便是成功。如果人类未来会因为自己的原因而灭亡的话,最大的可能就是因这种极端的态度而导致的。
这种态度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发生在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事件。2001年9月11日上午,两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机分别撞向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和世界贸易中心二号楼,两座建筑在遭到攻击后相继倒塌,世界贸易中心其余5座建筑物也受震而坍塌损毁。9时许,另一架被劫持的客机撞向位于美国华盛顿的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五角大楼局部结构损坏并坍塌。9·11”事件是发生在美国本土的最为严重的恐怖袭击行动,遇难者总数高达2 996人。对于此次事件的财产损失各方统计不一,联合国发表报告称此次恐怖袭击对美经济损失达2 000亿美元,相当于当年生产总值的2%。此次事件对全球经济所造成的损害甚至达到1万亿美元左右。我个人认为“9·11”事件对人类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远远被低估了,无底线残杀平民的超限战已经成为冲突的常态,人类互相信任和包容的基础遭受严重打击,全球孤立主义和保守主义浪潮开始反转。中东一系列动乱、英国脱离欧盟、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其实都是“9·11”事件所决定的,也都从战略上符合了本·拉登对行动的预期。
商战与战争最根本的不同是,商业的本质是为了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一定要搞死对手。
第四种基本态度是“我能,你也能”。这是我们倡导的、求同存异、共赢互利的合作态度。即使从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竞争角度看,一切竞争在本质上都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合作关系,天敌以冷酷无情的死亡帮助你优选进化,天敌才是你最公正的生存合作伙伴,竞合关系才是共赢的基础。正如我写的诗句:
死亡为希望筛选出,
货真价实的种子,
哦,多么慈祥的仇恨,
在亲爱的敌人的残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