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心依)
纪念屈原的端午节,就是中国的诗人节。
屈原悲天悯人,又爱国…眼看写诗不能救国,就跳江自杀了。
后来,好多诗人都加入了自杀的传统。
犹太诗人保罗. 策兰也是跳河自杀的,那条河在巴黎,叫塞纳河…那座跳河的桥虽然很有名,但我总是记不住那个名字。
看来当个诗人比干其它工作要痛苦很多。
我爸爸是诗人。
昔我往亦,杨柳依依。
今得爱女,心有所依。
爸爸给我取名字的灵感就来源于《诗经》。
对我的依恋和依靠…应该是他的真实想法。
我从小就会背爸爸给我写的诗:
“我飞越天空来看你,我抖落北方的寒流来看你,我穿过一国两制来爱你。你是东方之珠,你是香江,你是迎接太平洋的大港,你是我心中永远的依恋,你就是我将回归的故乡,一生的方向!”
因为我是在香港出生的。
诗歌靠想象力,靠形象力文字的比喻,以情感人。
四岁时受爸爸训练,我也写了一首诗,叫“爱”,收入了正式出版的诗集《诗与失》:
“我用喝水的力气爱你,我用吃奶的力气爱你,我用跳高的力气爱你,我用流泪的力气爱你,我用呼吸的力气爱你。我没有力气呼吸,我用来生爱你。”
那时候我还不会写字,算是口头创作,爸爸记录的。
诗歌是从心里,眼里涌出的泉水,也可能是一个人心中的雪山被阳光融化之后流出来的冰水,慢慢汇成小溪,汇成大江大河,最终形成味道苦涩的大海。
屈原就是一条诗的大河。
我们在他写的《离骚》里划龙船,吃粽子,纪念自己民族语言的波澜壮阔。
现在端午节也没人写诗,都打游戏去了,游戏成了另外一条欢乐的大河,里面有条船叫赛尔达号…玩游戏比写诗简单、开心。
我喜欢诗。因为爸爸说:
“诗虽然不能直接改变世界,但诗可以改变人心。人心改变了,世界当然就会随之而变。”
你相信吗?
202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