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重大标志,中国单方面“善意与克制”的时代结束了】
第一,这是2018年美国启动对华关税战以来,中方在一定程度上对标美国制裁、长臂管辖的政策工具,所进行的正式反制。本次出口管制,在产业链上真正动用了中国的比较优势,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优势武器化。
第二,目前看来,本次出口管制的效果清晰显著。美国商务部罕见地在新闻稿中对此喊出了坚决反对,这传递的信息是,本次管制击中了美国的薄弱环节。
这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美战略博弈竞争的特点。所谓的产业“卡脖子”,或高技术领域“卡脖子”,究竟卡在什么地方?对于欧美国家来说,在生产技术方面,这两种半导体材料的制造并不存在问题,但是竞争是要求以稳定产能持续供应,双方竞争的是不同的国家在关键节点上的不可替代性。
对于中国来说,只要确保从现在开始,到可预见的未来,欧美国家无法在实体利益大量受损之前,迅速实现可替代性的产能以代替中国的产出,那么这种制裁作为武器就是有效的。反之,如果在很短的时间内,欧美就达成了替代性能力,那么中国的反制措施就失效了。
……第三,制裁的时间节点。中国宣布采取反制措施,时间节点放在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对中国进行访问之前。在过去的中美战略博弈中,形成了某种显著套路或风格,中美双方各有特点。
中方温和、理性、克制,坚定捍卫自身国家利益。但实事求是地说,中方在实质性措施落实较少。尤其是当双方重要官员即将会晤,通过磋商解决双方共同问题时,中方一般倾向于为会谈塑造良性友好的氛围。而美方长期采取咄咄逼人的态度,且非常擅长通过运用制裁、长臂管辖等形式,在谈判开始之先前制造筹码,例如增加制裁清单名单中的项目,再以此作为要挟,迫使中方在谈判中作出让步,以实现进取型收益。
客观理性地分析,本质上,中美间的大国战略博弈是由双方的实力对比所决定的。处于优势地位的美国可以使用这种方式,这也是其实力优势的体现。
但是长期以来,美方形成了习惯,却忽略了一个现实:中美之间的实力对比早已超过了原先的节点。中方不是没有筹码,而是为了表现诚意和善意,一直在筹码策略上表现出克制和审慎。
从博弈的角度上,中国尝试发送信号,希望美方能够感受到中国的善意和审慎,从而以同等的善意进行回应。但是很显然,美方的回应让中方感到失望。这种失望同时意味着,从美方的角度,中方给出善意的策略没有取得效果。
如果策略失效,不及预期,那么中国作为理性的国家行为体,会换一种策略。中国有充分的实力,拥有相应的筹码,为什么不加以使用?这次,中方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苏安
还是要多把重心放到关键科技突破上,除了资金,还应细化管理。
天使的守护者
下次美西方国佬邀请我们去访问时,我们也制造筹码,先在稀土矿开刀[得瑟]我们也玩玩他们的套路
Ob
寇可往,我亦可往[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