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第一的光(王立新)如果你不是“领导者”的定位,那么第二个思路可以是“借光”的定

静白谈社会 2023-07-09 10:08:39

借第一的光(王立新)

如果你不是“领导者”的定位,那么第二个思路可以是“借光”的定位,或者叫追随者的定位。就是像月亮一样,借太阳的光芒来照亮自己。这种搭便车的方式是最省时间、最省成本,也是最巧妙的市场竞争策略。

借光没商量

记得当年我们在万达做策划的时候,我认为当时万达最主要的问题是全国知名度很高,但广大人民群众对万达真正的业务是什么却认知度很差。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大连万达足球队拿了五个甲A全国联赛冠军,你在街上随便问一个人,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听说过大连万达,都以为它的主业就是踢足球,很少有人知道它是一个房地产公司。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案是什么?就是借光定位自己。借谁的光?借深圳万科房地产公司的光,因为全国人民一提房地产都会想到万科,所以必须先用万科的光芒来照亮万达地产的专业形象。万达的借光战略可以概括为几句话:

“中国房地产主要看二万,北万达,南万科。商业地产之王是万达,住宅地产之王叫万科。”

一方面万达能巧妙地把自己跟万科联系在一起,让广大群众很快就能记住你是一个重量级的房地产公司,同时又知道你与万科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万科更擅长做家居住宅项目,万达更专注于做购物娱乐商城。这几句话很容易就把万达2000年左右转型的战略讲明白了,凡是没法用几句话讲明白的项目一定是你还没有想明白。

内蒙古赤峰市有个酒厂,出了一个品牌,也采用了借光策略,很快走向全国市场,最后成功上市。它的市场推广口号是什么呢?

“宁城老窖,塞外茅台。”

成功地标榜自己是内蒙古边疆地区的茅台酒。这样使人对它的记忆、品质、味道都产生了很好的认知效果,而且通过有关政府部门出面以扶贫为理由公关,贵州茅台集团也放弃了对它借用商标专用权的起诉。这是非常经典的中国特色的定位策划。

另外,周恩来总理也是借光定位的高手。当年他带着《梁山伯与祝英台》戏曲电影到联合国去放映的时候,让新闻官熊向晖向老外写个宣传广告,熊向晖写了好几百字的宣传文案。周总理很不满意说:写这么多文字谁有耐心看?熊向晖说:我总得向老外介绍一下中国万恶的封建婚姻制度,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得讲讲故事梗概吧。几百字算少的了。周总理说我一句话搞定。周恩来只写了一句话:

“请看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

这句话让老外这一下就明白了“梁祝”是讲什么的。因为在西方,莎士比亚写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戏剧是爱情悲剧的第一品牌,周总理就是釆用了借光定位,一句话传递了自己的核心诉求。

借光定位的四种思路借光定位思路之一是借同行业老大的光来介绍自己。如果你要为海南三亚亚龙湾做一个针对外国人,尤其是俄罗斯人的旅游宣传口号,该怎么写?“中国夏威夷,便宜一半。”北京邮电大学的宣传口号是什么?“IT黄埔军校,就业率领先。”借了国民党黄埔军校的光。

借光定位的第二种思路是与传统老大进行差异化区隔。不含碳酸气体的新饮料“七喜”刚刚上市时就宣传自己“我不是可乐”,与最大的饮料品类可乐进行了差异化定位,让消费者有了新的选择。当年亚都加湿器上市也通过一句“我不是空调”而吸引了消费者的迅速关注。

借光定位的第三种思路是死死地缠住知名对象,厚着脸皮借他们的光。有个这样的故事:一个作家通过关系把自己的书介绍给美国总统看,总统礼节性说这书不错。作家马上广告:“这是一本让总统都赞不绝口的好书。”于是很畅销。这个作家写第二本书又送给总统看,总统不上当,故意把书摔到地上说,这是什么烂书?!作家马上又广告:“这是一本令总统愤怒的书。”又很畅销。当这个作家把自己写的第三本书送给总统时,总统干脆不予评价。作家马上又广告:“请看我第三本连总统也难以评价的书。”总之,不管你什么态度,就是要借你的光。

我一个同学写了一本小说《网络英雄传》,就通过各种途径向几百位社会各行各业的名人送书,然后不断传播,形成几百个名人推荐的创业好书的定位。向各界名人大咖赠送自己的产品,也可以说是一种匠心独具的借光推广手法。

第四种借光定位推广的思路更绝:“因为不是第一,所以我更加努力。”北京国安足球队也说“国安永远争第一”。我虽然不是第一,但能说自己争第一,也给人水平不差的感觉。妙就妙在一个“争”字。

借第一的光,永远没商量。

0 阅读:4
静白谈社会

静白谈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