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抗日英雄马占山投降日军,日军要他在投降书上签字时,他双手环抱说,我土匪,不认字。日军只好作罢。 1931年江桥抗战,马占山率部顽强抵抗来势汹汹的日军,以少胜多,打响了抗日战争的第一枪。 在这场孤军奋战的战斗中,马占山和他的将士们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勇气与牺牲精神。 尽管最终不得不主动放弃江桥易守难攻的据点,转入山间游击,但马占山的抗战事迹已经在国内外激起了巨大反响。 一时间,马占山这位东北抗日第一人的名声大噪,受到各方褒奖和惋惜。 然而,就在马占山风头最劲之时,他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投靠日本,出任伪满洲国黑龙江省省长。 一时间,曾经的抗日英雄变成了汉奸叛徒,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在强烈的指责和压力下,马占山为何会做出这番艰难的抉择?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要追本溯源,还需要回到江桥抗战之初。马占山在浴血奋战的同时,却始终得不到国民政府任何实质性的援助。 尽管老蒋多次发电嘉奖,但终究是场空头支票,既无一兵一卒,也无一枪一弹。 马占山的直接上司张学良更是有心无力,口头喊话要死守江桥,却丝毫不做实际行动。 如此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马占山只能依靠部队自身和地方臂膀上的拼搏。但日军兵力悬殊,且又拥有飞机制空掩护。马占山面临的困境可以想而知。 如此对比下,马占山自然对老蒋和张学良心存不满。但身为军人,他从不公开表达怨言,只是在记者采访时会含蓄地打马虎眼,以示自己的立场。 明眼人都清楚,这场抗战的关键在于后方支援,而马占山正是这场战争中最需要支援却最被遗忘的那个。 老蒋高高在上,张学良令人失望,马占山却在前线以身犯险。这种屈辱感,让马占山看清了国民政府的真实面目。 当日军最终占领江桥,马占山在筋疲力尽之时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邀请——日军希望他出山到沈阳,加入伪政权。 此举自然遭到无数非议,被视为叛国投敌。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此时此刻,马占山面临的是极端的艰难抉择。 他的部队弹尽粮绝,继续深入敌后游击已然力不从心。而归顺日军,则意味着放弃一切荣耀,甘愿背负骂名。 然而,正是在这艰难的抉择中,马占山展现出了他非凡的政治智慧。他意识到,此举虽然屈辱,但可以为部队争取喘息之机。 于是他慎重做出了归顺的决定,并在部下面前明确表示,这是他个人的选择,不强迫任何人跟随。 他甚至慷慨解囊,给不愿跟随的战友们发放金条,以示诀别。 这种大度震撼了所有人,许多部下都表示愿意跟随马占山北上。而即便在正式投降仪式上,马占山也拒绝在文件上签字,以示不服。 一个月后,他利用日军的信任,开走大量枪械弹药,并在全军的配合下成功脱离日军的控制,秘密撤往黑河。 随后,他果决发布通电,重新宣告抗战。如此精妙绝伦的反转,让人不得不佩服马占山的鬼谋神算。 在拿捏敌情的同时,他更是凝聚了军心,让部队有机会在黑龙江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此后,马占山继续发扬游击战传统,在东北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抗日行动。在运筹帷幄之间,他更是多次出击日军要塞,重创伪军,让日寇无处不在战栗。 尽管最终还是不敌优势兵力,但马占山一年多的抗争已经成为这场战争中无比光辉的一页。 他的行动对后来东北军的抗战意义重大,也启迪了无数仁人志士,扭转了抗战最初的被动局面。
1932年,抗日英雄马占山投降日军,日军要他在投降书上签字时,他双手环抱说,我土
李赶
2023-12-09 20:13:00
3
阅读:2384
用户10xxx79
抗日英雄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