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迫孩子道歉,也是一种残忍教育
洋洋看育儿
2023-12-18 12:07:23
周末在家,我女儿让我给她买个冰淇淋吃,我不让(因为感冒还没完全好),她就跑过来,拿洋娃娃打我。这时爸爸看到后,就批评了女儿几句,她就哭了。
后来爸爸让女儿跟我道歉,女儿也是不情不愿,但最后还是道歉了。
那父母到底该不该逼孩子道歉呢?
⭐️逼孩子道歉的危害
①激起孩子的防御机制,通常孩子在意识到自己错误的瞬间,就会处于一种压力情境下,此时会自动激活心理中的应激防御机制。
如果此时父母是严厉的、强制性的,更容易激发孩子竖起防御的堡垒,他们常常因为害怕而选择逃避、撒谎或发脾气。
-
②道歉意味着承认自己是坏孩子
由于以往道歉的经历是痛苦的,屈辱的,是不被父母喜欢的。让孩子觉得一旦道歉自己就等于认罪,承认了自己是个“坏孩子”。
所以,为了不成为父母口中的“坏孩子”,为了不失去父母的喜爱。他们宁愿硬着头皮,宁愿迎接父母更大的怒火,也绝不认错。
-
③道歉和自尊挂钩
当孩子犯错时,我们总是着急地推孩子出来道歉。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安抚别人,更能安抚自己。这样就表明自己在管教孩子,我的孩子是有教养的。
但这对孩子却非常残忍。
因为我们在硬逼孩子道歉的那一刻,就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尤其是做错事情后的当众道歉,本来就带着羞耻感。对于自尊心强的孩子,哪怕他心里很愧疚,也抹不开面去道歉。
-
✅孩子犯错后,这样做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这是让孩子不犯错误的基本前提。
所以犯错后的管教重点,应该放在帮他明白规则、树立规矩上。
⭐️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比如孩子打了别人,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孩子:
“如果有人突然打你了,你会是什么感受?”
“你觉得你能做出什么弥补,会让别人好受一点?”
孩子自己思考出来的结果,往往比你告诉他该怎么做更有效果。
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一个人真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伤害,从而心生愧疚,他一定会力所能及的去弥补。
比如:
弄坏别人物品会主动赔偿;撞到了别人,会把对方扶起;
不小心打碎了碗,会主动打扫......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