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圣遗音”琴 | 故宫博物院藏
唐至德丙申,通长120.3厘米,
隐间111厘米,额宽19.2厘米,
肩宽20.2厘米,尾宽13.5厘米,厚5.2厘米。
古琴为圆首内收狭尾,项、腰各作内收浅弧形,相传为神农式,琴面浑厚略呈半椭圆状,项、腰作圆棱。通身漆黑色,桐木斫成,鹿角灰胎,栗壳色漆,局部有后补零星朱漆,漆面发蛇腹间牛毛纹断。圆形龙池,长圆风侣,琴腹内纳音隆起,金徽玉轸,紫檀岳山和青玉轸足为管平湖、王世襄先生修理时后配。
琴背龙池上方刻“大圣遗音”琴名,龙池两侧刻隶书铭文“巨壑迎秋,寒江印月。万籁悠悠,孤桐飒裂。”下方刻篆文“包含”大印,均贴金漆。铭刻安排妥当,俱系旧刻。腹内龙池之四角朱漆隶书“至德丙申”(公元756年)四字,至德丙申为唐肃宗李亨年号,是其继位的第一年。北宋陈旸《乐书》载:“唐明返蜀,诏雷俨待诏襄阳。”可知此琴或系改元时由雷俨负责斫成。琴体依然保持了中唐的风貌,具有温润而厚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