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26日,因东北战局失利,老蒋有意拿卫立煌开刀,先是下达了对卫立煌“撤职查办”的处分,接着又给“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发去密电,令其将卫立煌押去南京。 发这道命令,老蒋疏忽了一点,卫立煌与傅作义关系非同一般,甚至可以说,卫立煌算是傅作义的救命恩人。 卫傅之间这种过命的交情,是在1937年形成的。 1937年11月1日,日军进逼山西太原,就战场态势而言,杨爱源的第六集团军熟悉太原地形,防守太原最为合适,但阎锡山为了保存嫡系实力,诿过于人,借刀杀人,便将这九死一生的任务强塞给了傅作义。 长久以来,阎锡山一直视傅作义为身边最大的威胁。 此时的傅作义,可用的防守部队只有残破的第35军。 守太原之初,傅作义表示:愿与城池共存亡! 时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卫立煌善意地提醒傅作义:千万不要重温涿州守卫战的旧梦。今日敌情,非昔日可比,死守下去,一旦城破,扬州十日那样的屠杀极有可能发生。 卫立煌对傅作义的关怀是真切的,在撤离太原时,他又为傅作义做了一事——特意给老蒋发去一封电报,细述自山西抗战以来,傅作义和35军英勇抗战的种种表现。 后来,卫立煌曾专门解释过发这封电报的动机:傅作义当时手里只有一万多人,太原肯定守不住,阎锡山对傅作义有猜忌之心,很有可能会被当成替罪羊来处理,李服膺就是例证。 11月5日,太原保卫战打响。 经过三天的激战,日军在太原城下已聚集五万兵力,其中攻城部队就有三万。 11月8日这一天中午,大批日军攻入太原城,由于阎锡山拒绝下达突围命令,当时的傅作义已做好战死的准备。 关键时刻,卫立煌的那封电报起了作用,老蒋直接给傅作义发来电报,允许35军适时突围。 黄昏时刻,卫立煌率残部,杀出太原,终于逃过一劫。 可以想像,当时若没有卫立煌真心襄助,傅作义至少有两死,一是死于太原,二是死于阎锡山借刀杀人。 卫傅之间有这一段往事,重情义的傅作义当然不会执行老蒋的命令,去扣押自己昔日的救命恩人。 出来混,坏人有还的时候;好人有得报的时候。 因为有了傅作义的暗中保护,北平解放前夕,卫立煌顺利包了一架飞机,先是飞广州,后来辗转去了香港。 可以说,没有傅作义,卫立煌很难逃出老蒋的魔爪。
1948年11月26日,因东北战局失利,老蒋有意拿卫立煌开刀,先是下达了对卫立煌
朋晟聊历史
2024-01-30 20:11:55
0
阅读:1475
小乙哥
所以,到底是傅作义还是卫立煌突围出了太原呢?
陈文仲
小编写的是卫立煌率部突出太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