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情理之中”,这是我观看贾玲新作《热辣滚烫》后的最直观感受。能做到这八个字,说明这部电影的剧本没有大问题。但有好剧本,并不代表就能是好电影,真正的好电影,需要上升到人性层面,让人看完之后“想一想”,并随之更懂人性,更懂生活。 这点,《热辣滚烫》做到了。所以,它可以被算在好电影范畴。 出影院时,好友芬一直感慨地说:“人还是不能毫不保留地对人好啊,会激发人性的恶”。而另一好友轶则说:“我给它打8.8分。”我问缘由时,她说:“它让我看到了我自己,这就够了!” 我非常赞同她们俩的观点,接下来,我将她俩的感受,结合我自己的感想,做如下观影评析 —— 这是一部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有些深奥的电影,它的“极接地气”下,阐述的主题却是最深奥的“人性之恶”。 电影主角,即贾玲饰演的乐莹,是一个很不起眼的“死胖子”,身高165左右,体重却达到了200多斤。因为不起眼,她长期只能用“讨好”的方式获取存在感。 如我朋友所说,“毫无保留的好,只会激发人性的恶”,电影开场时,乐莹的身边人就已经都是坏人了:侵吞她房产的妹妹、抢了她男人还要在她伤口撒盐的闺蜜、践踏她尊严的男友、想靠出卖她转正的表妹…… 相比把身边人都变成坏人的乐莹,后来与她同在烧烤摊打工的服务员曦子,显然比她更懂人性,她曾在被烧烤摊老板骚扰后,教乐莹说:“他要是跟你撩骚,你得吭声,你要是不吭声,他就会真上手了。” 曦子能说出这番话,是因为她一上来就看出了乐莹的问题:不懂拒绝,没有自我,会为了讨好别人,毫无保留地把任何都给出去。 当时的乐莹当然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她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不真正痛一次,她将永远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最终让乐莹痛的,表面看是新男友昊坤对她的伤害,加电视台对她的恶意剪辑对她的羞辱,实际上却不是。 真正的醒悟,并不是发生什么大事时,而往往是在一些极小的瞬间被触发。乐莹的醒悟,是在出租屋里面对镜中自己的一瞬间。 《热辣滚烫》中,“镜子”这种意象出现了无数次,每次出现都在转场处。这里不剧透,大家可以自己去电影院看。 经受新男友的伤害、电视台恶意剪辑的羞辱后,乐莹曾用跳楼的方式自杀过,可惜,她没死成。之后,她在某一天夜里突然站在镜子面前,醒悟了。也是因为醒悟,她终于哭了,而且是边哭边说“我好痛我好痛,怎么这么痛……”。 乐莹的醒悟,和《平凡的世界》里王满盈的突然醒悟极其类似,都是对着镜子,突然顿悟。而这部分,也是导演厉害的地方:出其不意,情理之中。 乐莹悟出来的部分是:她之前从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工具人。人和工具人的区别在哪里?乐莹和父亲对话时曾用对白进行过阐述。当时,她问她爸:“如果你有一大一小两个苹果,朋友跟你要,你给大的还是给小的。” 她爸的回答是:“当然是给大的。”乐莹说:“我以前两个都给”!她爸高兴地说:“那我们家乐莹肯定是朋友最多的。”乐莹苦笑:“我的朋友都以为我不爱吃苹果。” 这时候的乐莹已经悟了,她懂得:毫无保留地给予,是没有自我的表现,你自己都没有自我,别人又怎会在意你呢?怎会不把你当成工具人呢?” 没错,此时,她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开始做改变了。但从来“知易行难”,意识到问题,仅仅是解决问题的开端。怎么彻底改变呢?乐莹选择的是:用拳击这种极端的方式,让自己赢自己。 乐莹这种人的赢自己,实际上就是拼尽全力为自己活一次。这对很多人来说似乎很容易,可对于像乐莹这样已经习惯了“讨好”模式的人来说,这太难了。 乐莹最终做到了,她以非专业拳击手的身份,挑战了专业拳击手,并且还重重地给了她一拳。她没有赢得比赛,这是情理之中,但她却赢了自己,这也是她在面对前男友、拳击手昊坤的安慰时,会说“我赢了”的原因。 赢了的那刻起,乐莹就不再是以前的乐莹了。所以,当后来昊坤请她吃牛蛙时,她终于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我并不喜欢吃牛蛙!”昊坤再提出约她吃饭时,她也只淡淡地说“改天”吧,昊坤追问“改天是哪天”时,她很淡然地回了一句:“看心情吧!” 这样的乐莹,和之前死乞白赖倒贴昊坤的她,已完全不同。最终,乐莹脱胎换骨。而展现在她面前的人生,也将截然不同。 我们可以想象,脱胎后的乐莹如果仍旧有一大一小两个苹果,且朋友再跟她要时,她会完全依据心情决定“给还是不给”! 人都说,自私的人总能过得更好,这话当然是悖论,但看完这部电影后,世人将发现:它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相比那些自私的人,如乐莹这样完全意义上的“老好人”,是绝不可能过得好的,因为他们的眼里已经没有自我了。 太自私,就不善良,这样的人往往要遭报应。这和太善良的人,往往过不好一生,是一样的道理。过犹不及。 在这个世界上,能过得很好的一类人应当是乐莹脱胎后的样子:善良,但是有自己的棱角,有自留地。祝所有看到此篇的人,都能在善良中带点锋芒,为自己保驾护航。
“出乎意料,情理之中”,这是我观看贾玲新作《热辣滚烫》后的最直观感受。能做到这八
李满谈过去
2024-02-10 16:39:55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