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具设计感的中国传统纸牌 · 唐代叶子戏
“叶子戏”一词,初见于唐代苏鹗《同昌公主传》:“韦氏诸宗,好为叶子戏。夜则公主以红琉璃盘盛夜光珠,令僧祁立堂中,而光明如昼焉。”
据欧阳修《归田录》所述,唐代的叶子戏其实是骰子格,是一类用骰子玩耍,类似后世升官图的图版游戏。旧日书本以卷轴记载,使用并不方便,至唐代改以折叠形式的“叶子”或“策子”(册子)代替,而骰子格的赏例亦印在叶子上以供检阅,故称为叶子格。宋代程大昌亦将叶子解作册子。
明代钱易所编掌故《南部新书》,有朱全忠掷骰子玩叶子戏的故事。欧阳修曾忆述自己年少时藏有叶子,后来遗失,他指当时这种叶子戏基本上已经失传。
据清代高士奇记载,南唐李后主有妃嫔周氏著有游戏谱《金叶子格》,尽管这种骰戏到不传后世,但清初文人渔洋《南唐宫词》仍有诗句曰“花底自成金叶格”。
叶子戏的起源,众说纷云。有传说指叶子格乃唐初天文学家张遂(即一行禅师)发明,“葉子”拆字即为“二十世李”,隐喻大唐国祚。又有传说谓叶子格要到唐中叶才出现,因其发明人叶子青而得名。另有类似传说指这个游戏为唐末某妇人发明。#老祖宗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