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济为什么那么欣赏毛泽东?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杨昌济留学归国后立下的宏愿说起。 杨昌济留学归国后不久,湖南省省长谭延闿曾找到杨昌济,请他出任教育司长。省长亲自出马的结果,竟是“遭拒”。原来,杨昌济早已下定决心,要"强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 杨昌济很明确地表示,“栽大木”的唯一方式,就是献身教育事业、培育人才,进行“磨血革命”。 这之后,说干就干的杨昌济先后任教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北京大学等多校,期间,他一直用审视的眼光看向所有学生,以期能从中找到一个真正的“大木”去栽种。 带着这种审视眼光的杨昌济,第一次看到毛泽东的文章时,就眼前一亮。以致于,第一师入学考试阅卷之际,众老师在定夺谁是第一时,杨昌济就坚定地为毛泽东投了关键一票,从而让毛泽东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一师。 杨昌济在毛泽东的文章里,看到了他的忧国忧民之心,也看到了他的远大抱负。也因此,后来,他才在临终写给好友章士钊的信中,这样赞赏毛泽东道:“二人(毛泽东、蔡和森)是海内的人才,前程远大,请兄务尽其所能帮助”。他甚至还大胆预测:“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某种意义上,杨昌济此时就已预言毛泽东将成为“救国”之才。如此预言,堪称比那些穿越过来的人都准。 毛泽东能如此精准预见毛泽东就是旷世的救国之才,绝不仅仅因为其文章卓绝,还因为:毛泽东的学习态度让他叹服。 杨昌济曾推荐毛泽东读《伦理学原理》,他就是在这次推荐后,发现毛泽东读书极其认真。原来,毛泽东在看这部11万字的书时,竟在书页边上作了多达1万2千字的批注。 这样的读书劲儿,杨昌济是第一次看到,他在叹服的同时,也不得不对毛泽东另眼相待。 与此同时,毛泽东身上那股子“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劲头,也让杨昌济分外欣赏。杨昌济是怎样的人才,他岂会不知:能让当时那个积贫积弱的中国改头换面的,只能是如毛泽东这样有“反骨”的大才。 早在一师上学时,毛泽东就充分显露了他的“反骨”:他不仅敢为了文章的事,和极具权威的老师袁仲谦叫板。后来,他更是为反对校长张干的某些“规定”,而写下了一篇著名的《驱张宣言》,批评校长张干如何对上奉迎,对下专横,办学无方,贻误青年。 在毛泽东和学生们掀起的“驱张运动”下,校长张干最后竟真的只得卷铺盖走人了。 也因为极其看重毛泽东,离世前,毛泽东前来探病时,病危的他曾专程将自己心爱的怀表送给毛泽东,并道:“润之,这块表跟我多年,在日本、英国一直戴着,送给你作个纪念吧。” 离世前,杨昌济还将自己心爱的女儿托付给了毛泽东,并道:“开慧年轻幼稚,你要多照顾她……” 综上:杨昌济对毛泽东欣赏和看重,绝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这种必然性,恰如那句:历史选择了他,于是,我亦选择了他!
杨昌济为什么那么欣赏毛泽东?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杨昌济留学归国后立下的宏愿说起。
李满谈过去
2024-04-01 00:39:44
0
阅读: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