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李鸿章死时,留给子孙10亿多元财产,没想到,52年后,他的孙子,43岁的李子嘉竟活活饿死,死后身上只裹了一张薄席。 李鸿章作为李文安的次子,自幼勤奋好学,少年时就已经崭露头角。他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凭借出众的才干,逐步在晚清政坛上崭露头角,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 尽管李鸿章为国倾力,但他也没有忘记为自己的家族谋求利益。他在全国各地广置田产,经营实业,收益不菲。到了晚年,他更是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子孙后代聚敛了大量财富。 在李鸿章去世时,其家族财富之巨,令人瞠目结舌。据说,仅他的现金资产就高达4000余万两白银,这还不包括遍布大江南北的田产、房产等不动产。在清末民初那个动荡的年代,这样的财富堪称罕见,即使以现在的标准来看,也是一个令人咋舌的天文数字。 作为长子,李经方无疑是李鸿章巨额遗产的最大受益人。他不仅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家业,也继承了其雄才大略。 早年,李经方凭借过人的才干,在朝中屡建奇功,先后出使日本、英国等国,展现了其卓越的外交才能。他深谙外交辞令,熟稔各国礼仪,机敏灵活,处事得体,很得清廷信任,堪称李鸿章的外交接班人。 然而,李经方虽然才华横溢,但为人却是个纨绔子弟。据说,他的府邸富丽堂皇,金碧辉煌,奢华程度甚至超过了慈禧太后的颐和园。成群的美女佳人,昂贵的古董字画,珍奇的异宠走兽,无一不彰显着主人的富贵与气派。 甚至还纳了八个姨太太,其中还包括两位外国女人,这在当时封建礼教森严的社会,已是大逆不道,离经叛道之举。 李子嘉是李经方的小儿子,母亲是一位英国女性。当然,李子嘉继承了东西方的外貌特征和文化背景。然而,由于父母忙于公务和文化差异,李子嘉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主要由保姆和仆从照料。 然而,父亲李经方却误以为只要满足他的物质需求就够了,疏于管教反而助长了李子嘉的种种弊病。这样扭曲的成长环境,埋下了李子嘉悲剧人生的伏笔。 李经方去世那年,李子嘉才24岁,但却一夜之间成了家族财富的继承人。年轻的李子嘉还没有做好掌管家业的准备,就背负起了巨额财富。从此,他开始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终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 他纵情声色,车马不离身;他挥金如土,在赌坊中流连忘返,输得倾家荡产。曾经的富家公子,就这样一步步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为了维持奢靡的生活,李子嘉变卖祖产,典当房地,甚至借高利贷,但这些都只是杯水车薪。很快,昔日的阔少就沦为了穷光蛋,过着入不敷出的日子。 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李子嘉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落魄子弟,住在简陋的棚屋里,靠亲朋好友的接济度日。曾经的纨绔子弟,已经变成了街头乞丐,令人唏嘘不已。 1953年,命运之神最后一次光顾了李子嘉。年仅43岁的他,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孤零零地离开了人世。这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家子弟,最后连一口像样的棺材都没有,只能用一张破草席裹尸。 李子嘉的悲惨人生,绝非孤例。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无数显赫家族都走向没落,昔日的纨绔子弟也大多重蹈覆辙。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时局动荡不安的因素,更有家庭教育缺失的深层次原因。 李鸿章和李经方虽然为后代积累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但在精神财富的传承上却疏于教导。他们只知道给子孙留下金山银山,却忘记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以此为鉴,更加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用爱心和智慧来引导孩子健康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不让“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再次上演。 信息来源:(病殁大连的李经方及其悲剧人生.《大连近代史研究》;百度百科-李经方)
1901年,李鸿章死时,留给子孙10亿多元财产,没想到,52年后,他的孙子,43
福星徠说事
2024-07-08 09:12:40
0
阅读:2066
朝朝暮暮
李鸿章家书?
上官东良
李鸿章是汉族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为清朝挡骂名的一代功臣,虽然经他签过的卖国条约不少,但哪一件没有皇上批准。军队无能国家必败。
千纵相辅此情谁诉
遗臭万年的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