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黄士伟在路上埋地雷阻击日军,没想到全部被日军排掉了,这时,他突然产生了一个奇怪的想法:“要不把地雷埋在路边?” (信息来源:金华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浙赣路上毙天狼——寻访日军中将酒井直次丧命兰溪处) 黄士伟,1920年出生于四川,16岁时毅然加入川军抗日服务队,投身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 年轻的黄士伟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但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过人的聪明才智,很快就在部队中脱颖而出。 经过几年的历练,到1942年时,年仅22岁的黄士伟已经晋升为川军21军146师独立工兵第8营的副营长。 1942年5月,日军为了打击中国东南沿海的机场,发动了浙赣会战,黄士伟所在的部队奉命在浙江兰溪一带阻击日军。 作为工兵营的负责人之一,黄士伟的主要任务就是布设地雷,延缓日军的进攻速度,为我军主力争取宝贵的准备时间。 在接到任务后,黄士伟立即带领手下的工兵们连夜行动。 他们需要在漆黑的夜色中,小心翼翼地在日军可能经过的道路上埋设地雷。 这项工作不仅需要极高的技术水平,更需要过人的胆识。 稍有不慎,不仅会暴露目标,还可能引发意外爆炸。 但黄士伟和他的战友们却毫无畏惧,他们深知,自己的每一步行动都关系着千千万万同胞的生命安全。 起初黄士伟按照常规做法,将大部分地雷埋设在主要道路的中央位置,他认为这是日军最有可能经过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当先头部队的日军果然踩中了地雷,造成了一些伤亡。 但是日军很快就派出了专业的扫雷部队,仅仅用了几个小时就排除了黄士伟他们辛辛苦苦埋设的几十颗地雷。 看到自己精心布置的陷阱如此轻易就被破解,黄士伟心急如焚。 他深知如果不能有效阻挡日军的推进,不仅会让敌人长驱直入,更会让无数平民陷入危险之中。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黄士伟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将地雷埋在路边? 这个想法乍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毕竟谁会想到要在路边埋地雷呢? 但黄士伟却看到了其中的妙处,他推测日军的指挥官在行军时,很可能会选择在路边的高地上观察地形。 如果能在这样的地方埋设地雷,或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于是黄士伟带领战士们来到了兰溪县黄盆村附近的一个三岔路口,在这里,他发现了一处理想的地点:路边有一块明显凸起的高地,正好符合他的设想。 黄士伟当机立断,决定在这个高地下方埋设一颗威力巨大的地雷。 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是极其冒险的,毕竟他们手中的地雷数量有限,每一颗都是宝贵的资源。 将其中一颗埋在看似不起眼的路边,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赌博。 事实证明,黄士伟的这个大胆决定是非常有效的。 就在地雷埋设完毕的第二天,日军15师团的指挥官酒井直次中将率领部队来到了这个地区,酒井直次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战犯,在中国犯下了累累罪行。 当时的他正急于与中国军队决战,对于沿途发现的地雷感到十分恼火。 就在酒井直次不耐烦地催促部队加快前进速度时,他决定亲自到前线查看情况。 当他骑着战马来到那个三岔路口时,果然按照黄士伟的预料,选择了那块凸起的高地作为观察点。 就在他的战马踏上高地的那一刻,黄士伟埋设的地雷轰然爆炸。 这声巨响不仅炸死了酒井直次的坐骑,更给他本人造成了致命伤。 尽管日军立即展开了紧急救援,但由于伤势过重,再加上当时缺乏足够的医疗条件,酒井直次最终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对日军的士气造成了巨大打击:15师团失去了指挥官,整个进攻计划陷入混乱。 我们的军队则抓住这个机会,成功地组织了有效的反击,最终挫败了日军的进攻企图。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时的黄士伟并不知道自己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决定竟然产生了如此重大的影响。 在埋设完地雷后,他就按照上级命令带领部队撤离了,他只听到远处传来的一声爆炸,却不知道自己的智慧之举竟然炸死了一个日军中将。 日本方面出于颜面考虑,对酒井直次的死因进行了严格保密。 直到1984年,日本在修订战史时才公开了这一事件的真相,当年轻的工兵营长黄士伟,如今已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当他得知自己当年的机智之举竟然创造了如此惊人的战果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抗战胜利后,黄士伟选择了退伍回乡。 他没有沉浸在过去的功勋中,而是默默地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通过自学成为了一名会计,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传奇。 2014年10月,93岁高龄的黄士伟老人在家乡安详离世。
1942年,黄士伟在路上埋地雷阻击日军,没想到全部被日军排掉了,这时,他突然产生
玉尘飞啊
2024-07-16 17:13:20
0
阅读:922
用户91xxx02
英雄